镇馆之宝十堰出土的这些手斧打破东方无

北京看皮肤科好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50708/4652392.html

在丹江口市明家山采集到的石斧。

手斧是重要的石器类型,它在研究旧石器文化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学术价值。与此同时,手斧也是研究直立人与早期智人的计划性、认知性和心智发育水平的特殊石器类型。然而,早在上世纪40年代,考古界有“两种文化理论”,认为在旧石器时代初期,东方是砍砸器文化圈,西方是手斧文化圈。到了年,十堰境内接连发现的两件手斧,有力打破了“东方无手斧”的论调。如今,丹江口市博物馆的展厅里,一件并不起眼的手斧静静地立在玻璃罩内,向前来参观的游客述说十堰这片土地的悠远历史。

砖厂取土点,考古人员发现旧石器时代手斧

年,现任丹江口市博物馆馆长的杨晓瑞还是该馆的一名考古人员。在一次野外调查中,杨晓瑞在丹江口市市区东南部一处名为明家山的地方,发现了几件石器,其中一件便是手斧。

据杨晓瑞介绍,发现手斧的地方原本是一家砖厂的取土点。据现场分析,石器应出自砖厂取土的层位中,此层为网状红土堆积。再后来,杨晓瑞等考古工作者又多次前往明家山砖厂附近,并采集到石制品10余件,这些石制品均以河滩砾石为原料。

后经科学分析发现,这件手斧器,原料为黑色硅质岩砾石,根据其背面的砾石面观察,其磨圆度较好,形状近似扁桃体,器身较薄且平,长宽之比略大于二分之一。制作方法是利用砾石的一部分(因在制作过程中,破坏了原坯料上的特征,推测可能为一块大石片),通过单面正向,周边打击而成。根据石疤观察,利用正向,周边打击,至少在2次以上,使之基本成形,再对边缘进行第二步加工,使之成刃。不管是制作还是加工都采用锤击法,器长、宽97、厚38毫米,周边均为刃,且锋利,一端为扁状尖。正面满布石疤,背面为砾石面。如今,这件手斧收藏在丹江口市博物馆,成了“镇馆之宝”。

其实在同一年,十堰境内还发现了另外一件手斧,那便是考古工作者在郧阳区曲远河口遗址采集到的。与丹江口市明家山采集到的石斧一样,郧阳区这件石斧原料亦为黑色硅质岩砾石,坯料为石核,两面加工。其形状近似长方形,正面的近端为砾石面,约占全长的三分之一,其余部分为石疤,石疤部分因是由两侧向内打片,使中间凸起一脊。尖部(远端)较平直,周边之刃缘加工都不很连贯,背面虽满布石疤,但较平整。整个器形厚大,长、宽、厚76毫米。

发现郧县曲远河口手斧的准确位置与郧县人遗址所发现的遗物处在同一级阶地,与发掘区相隔数十米。考古工作者认为,这件手斧可与该遗址中的其它遗物同等看待,所以它的时代与该遗址的时代应是一致的。

汉水沿岸石器文化基本具有以下特点,即一级阶地为旧石器晚期和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二级阶地为旧石器时代中期;三级阶地则为早期。

而丹江口市明家山和郧阳区曲远河口均处于汉水的三级阶地,所以这两件手斧应为旧石器时代早期遗物。

80万年前手斧出现,“东方无手斧论”不攻自破

中国出土的手斧是“土生土长”的。这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以下简称古脊椎所)研究员李超荣在走过无数的旧石器发掘地,经过大量的旧石器材料研究和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据介绍,手斧被称为人类最早的标准化工具,在研究旧石器文化方面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手斧常见于欧洲、非洲旧石器时代初期遗址中。人们一度认为,东亚、南亚缺少手斧。

年1月29日,新华网发布消息《湖北丹江口发现80万年前精致手斧》。该报道称:考古人员在对湖北丹江口双树旧石器时代遗址抢救发掘过程中,发现一批精致的手斧和手镐。这一发现证实,80万年前,早期人类就在丹江口一带活动。丹江口一批精致手斧的出土,有力地反驳了“东方无手斧论”。

双树旧石器时代遗址位于丹江口市均县镇,地处汉水右岸三级阶地上。配合南水北调湖北库区文物的抢救发掘工作,从年开始,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李超荣研究员等专家对这一遗址进行了发掘,此次抢救性发掘面积平方米,出土文化遗物余件。考古人员从地层中发现一批精致的手斧和手镐,这些手斧由石英岩打制而成,一端尖薄,一端宽厚。初步确定遗址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距今80万年前,考古学年代为旧石器时代早期。

其实从年开始,李超荣等考古工作者便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多地采集了件石制品,石器占44%以上,其中就包括了手斧、手镐、薄刃斧、砍砸器、石球、尖状器、刮削器和石锤。其中,经过专家证实,考古人员在丹江口双树旧石器时代遗址中抢救发掘出的手斧,是80万年前的早期人类活动时留下的。

我国手斧工具的出现,不仅为研究南北过渡区旧石器文化发展与演变提供了材料,李超荣等科研人员还通过与中西方旧石器文化对比研究,提出中国与欧洲的手斧工具之间在类型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从材料上看不出它们之间存在文化上的交流。随后,李超荣与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昌江县文化管理所等单位开展考古调查,并在不断求索后,证实中国出土的手斧是“土生土长”的。

丹江口库区的旧石器,主要是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库淹没区的郧县、十堰市城区和丹江口市及河南省淅川县发现的。随着大量旧石器的出土,既表明该地区是我国旧石器文物埋藏的富集区,也说明该地区古人类活动时间漫长且频繁。

接二连三,十堰多地发现旧石器时代手斧

早期人类生产劳动工具极为简单,只是把石头经过简单加工就加以使用。我们把这种打制的石器称为旧石器,把使用这种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这个时期的生产工具种类很少,主要有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等,而我们这个地区还有另一种特殊的石器——手斧。手斧不仅是本地区的特色文化,而且对于中国,乃至整个亚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手斧被称为人类最早的标准化生产工具,在研究旧石器文化方面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手斧常见于非洲、欧洲的早期旧石器遗址中,世界学术界曾对手斧文化圈的界定为:自印度半岛的西北东南划分,东方为砍砸器文化圈,西方为手斧文化圈,东方无手斧。以前虽然也采集过手斧,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的地层关系,因此也缺乏有力的驳斥证据。而在丹江口市和郧阳区发现的手斧,将“东方无手斧”这一观点彻底打破。

另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在丹江口市杜店旧石器遗址发掘过程中,发现了一处特殊遗迹,该遗迹中石制工具的存在,占石块总数的6%。这种现象被有关专家认为:正符合石器加工场的性质,打制完成的工具被带走,但也不排除遗留少量工具的存在,这个遗迹应该是当时生活在丹江沿岸的古代居民一个石器加工场。石器加工场的发现,不仅说明了早在旧石器时代早期,丹江口市的先人们不仅会制造、使用手斧,而且已经出现了科学、规范化的生活生产管理模式,这是十分罕见的。

此外,随着近年来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目前已经在我市多个地方发现了旧石器时代留下的手斧。如今,光是在十堰市博物馆内,就收藏着多件旧石器时代的手斧,这些手斧来自于竹山县柿湾、丹江口市连沟、丹江口市红二岭、丹江口市蛤蟆沟、丹江口市北泰山庙等多个地方,其中在丹江口市北泰山庙采集点,考古人员就发现了至少3件手斧。

(十堰晚报秦楚网全媒体记者何利通讯员漆颖编辑:艾蒿)

本文来源:十堰晚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25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