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淅川县 >> 淅川县美食 >> 经典小小说等待

经典小小说等待

文/麻清珍

山格外静默。夜幕罩下来,放眼望去,还是黑黢黢的山岚,麻糊糊一片,除了村部周围的老程家透着的灯光,万籁俱寂,偶尔一声狗叫,让深山更加安静,甚至让人产生几分恐惧。

倩儿在村部焦急等待,村信息员和驻村队员在办公桌前核对表格。

在等待中倩儿坐下来喘口气,一整天紧张的工作在脑海中重现……

早上不到七点就从市里出发,单位几个人相约共同乘车来所包的村子,填写资料、开会、研判、答疑解难。

紧锣密鼓,又是一个紧张的工作部署!危房改造那几户进展如何?各自分包的贫困户,吃穿问题,关心到位了吗?丹参和白芨出苗情况怎么样了,新栽的石榴树发芽了吧?养牛养羊的房舍是否符合标准?责任组长老龚一项一项、一条一条落实,认真记在本子上,连续几周没过星期天了,县里要验收项目,任务很紧,一方面分管的工作需要操心安排,另一方面自己也是一个帮扶人,那五户今天还要走访呢!

开完会议之后,大家分头行动,入户走访。

村里山大,天黑得早,下午五点多忙完一天的任务,帮扶人员陆陆续续回到镇上了,热热闹闹的村部有了几分冷寂。倩儿和单位同伴走访完自己住在山里的三户人家,回到村部突然想起来半天没见他了,拿起手机急忙拨打,却是无法接通,五分钟再拨,仍然无法接通……可能是自己手机信号不好,信息员阿光也帮忙拨一个电话,仍然是没有任何反应。换一个,用座机!电话的那一端,一片静寂,空荡荡的冷寂将她包围。

渐渐,天越来越黑,该吃晚饭了,中午在村部用柴锅做的米饭还有不少剩余,加点酸菜、蒜苗早炒好了。诱人的香味突然提醒了她:他是不是在贫困户家吃饭了?遇到饭点跟所包人家一起吃饭是常有的事,圪蹴一下,就在门前空地,菜直接扒拉在碗里,方便快捷!

下午,二十九个帮扶人,分头去村子各家,十一个自然小组,都很偏远,公路在慢慢拓宽,但是受地质环境制约,实在也宽不到哪里去。单行一辆车还好点,路只有3米多宽,肩挑背扛,步行或者骑摩托车、三轮车出入问题都不大,最怕迎面会车,很考验司机的驾驶技术,倒车、避车稍不留神,后果不堪设想。去年5月途遇到邻村修路,挖掘机和工程车正施工的时候,石头、土堆这类障碍物当道,从镇上去村里,平常半小时的车程,通常需要耗费一个小时以上,帮扶责任人只好停车下来搬石头、土块。等待通行的车辆排成长长的队伍,更增添了车辆前行的难度。等费尽力气终于杀开一条血路到达村部的时候,快到正午时分了,几道山岭过去,七拐八拐,目视前方,最远能看到十几米,最近的视线只有不足4米。

这个村子住得最远的村民小组是石家岭组,白天开车尚且胆战心惊,一般都是把车停在山脚下再步行上小坡到贫困户家里,这黑咕隆咚的……想到这里,倩儿更加着急,此时此刻想去镇里,几十里路,一点办法也没有呀,班车一天一趟,下午三点早都走了,一起来的几位去镇上走访了,倩儿在等她的那个他。

时间指向了八点半,竟然下起雨来了,滴答滴答的声音更让人焦急,这么晚了,如果他去镇上了早该打电话过来了,镇上有信号,几个小时不联系,是手机没电了,还是又在开啥临时会议忙得确实顾不上回一个电话?这种事经常发生,两个人上演着“双城记”,不在一起工作,他们相约每天最低打一次电话,说说彼此工作情况,倾诉一下生活中的烦恼,她知道他忙,有时夜晚十点多他才打电话过来,最晚的一次夜里快十二点朦胧中接到他的“镇里研判会议刚刚结束,没看时间,这么晚了,打扰你休息了……”电话那边一迭声地说着sorry,sorry,电话这头心疼得再也睡不着了,许是领导垂怜,许是机缘巧合,刚好她扶贫的村子就在他分包的村子里,有时候能看着彼此忙忙碌碌工作真好!可眼睁睁看着这高强度的工作,作为“内人”的她还真不落忍。

快九点了,隐隐约约听到远处汽车驶过的厚重声音,划破了深山的宁静,猛一激灵,倩儿率先从村部冲出来!声音越来越近,欢快的鸣笛声再次印证是他们回来了,是他,是他,带着两个帮扶责任人一起去了石家岭,一切嗔怪不翼而飞,灯光下,他咧着嘴露出兴奋却略带歉意的笑,她激动地说:老龚,我去热饭,大家一起吃!

作者简介:

麻清珍,淅川县教研室初中语文教研员。中小学高级教师、河南省优秀教研员。从事语文教学和课改研究三十年,不忘初心!年开始文学创作,愿将写作当成后半生的爱好并坚持下去!有作品入选《师墨飘香》。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29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