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潭古治,看内乡县衙

走进县衙蔡章田

二00六年的九月上旬,我们几个文化工作者一起来到了河南省内乡县。天阴沉沉的,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到了中原本身就有一种厚重的历史文化感,我们的车在内乡县“菊潭古治”的牌坊前一停,仿佛走进了清代,走进了官场。内乡县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四大官衙国际旅游专线,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封建社会县级衙门,有“天下第一衙”之称。这衙的门前是一青砖浮雕照壁。壁上画面的正中绘有一形似麒麟的怪兽“猃”,一个犬旁加上一个贪。据说这个怪兽贪得无厌,吃尽了人间的金银财宝,还不满足,还张开血盆大口,想吃下天上的太阳,结果死无葬身之地,这意是在“整治吏治,警戒官员"。与照壁紧挨着的是宣化坊。面南书“菊潭古治”四个大字。旧时的每月初一、十五,知县都要在宜化坊前宣讲圣谕,教化民众。内容大都为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乡里,守法交税等等。看来过去的县令不但要亲自教化百姓,而且还制度化,先教后诛,不搞不教而诛。从这点来看就很难得。县衙的大门面阔三间,东梢间置“喊冤鼓”一架,供老百姓击鼓喊冤之用。西梢间立有两块石碑,上书“诬告加三等”,“越诉笞五十”这是告诫老百姓不能诬陷良善,也不能越级告状,不然的话诬告人要加罪三等,越级告状要挨五十大板。进得衙内,这天并没有多少游人,只是北京有一个(内乡县衙)的电影摄制组在这拍电影,可能是刚开拍的缘故,机器还没架好,演员们着古装在衙内打座和行走,开始我以为是衙内的工作人员哩,后来见看守县衙的人并没着古装,一问才知是拍戏。

进得衙门内,先是宾馆和膳房。宾馆旧时是知县接待高级官员住宿的地方,膳房则是招待上级官员用餐的地方,都是三间二进的平房。再往里走则是供奉土地神和衙神的双祠院,“皂、壮、快”三班衙役听差的“三班院",“三班院”对面西侧的院子就是清代血腥的监狱。里面有各种人犯住的囚牢,死牢有脚镣还有囚犯石。院里有一口小口面的井,只能用小桶打水,犯人无法在此井自杀和他杀。牢房低矮潮湿,刑罚种类繁多,极其野蛮残酷。走过监狱,就是与朝庭六部对应的“六房”掌管“吏、户、礼、兵、刑、工”。别小看一户只有一间房,但他掌管的是当时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等各方面的大权。县衙的中心建筑是大堂。这里也是整个建筑群中最高大的一个建筑,知县公开审理案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堂前一联很有意思,“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以民为本,天人合一的理念在封建士大夫那里也还是有的。大堂与二堂相隔的是门子房,,二堂后才是县丞衙。门子房是整个衙门的咽喉所在,相当于现在的值班房。过去的门子都是知县的亲信和亲戚,不是一般人都能在门子房里当差的。他是告状的老百姓能否直按见到知县的关键所在,也是能否告成状的第一关。有些门子胆大妄为、欺压百姓。门子不受赌就就可能有冤不得伸。因而告状首先就要走通门子。今天走后门也有叫走门子的就是从这里来的。由此可见封建衙门腥黑的一面。

二堂是知县审理一般案件的地方,也是知县对一些大案要案预审的地方。好多事知县那里也是能了就了,要“省刑爱民”,“息诉免诉”,只要事情平息了,也就达到了目的。因而这堂上有一匾,叫“琴治堂",匾上的字是阴刻的,但看起来好像是凸出的。知县审案也很轻松,还可在大堂上抚琴。知人善任,政简刑轻,这县令当得好不轻松自在。县丞衙是县丞办理公务之地,县丞是知县的辅佐之官,管理全市的文书档案。二堂后面还有一个夫子院,是知县两位师爷办公的地方。过去的知县也不是万能的,他理政、审案都要先让师爷拿主意。一个是钱粮师爷,一个是刑名师爷。师爷大多是江浙人,绍兴师爷又最为有名。这夫子院里有一棵七百多年桂花树,桂树旁边则是一棵葱郁的南天竺,取两树之谐音,为“主贵”的意思,师爷们当不了官,在这方面却用了不少心思。最后一堂是三堂,大概有三堂会审的意思,其实这三堂是知县办公和接待高官的地方,有些私密的大要案也是在三堂里定的案。弄得不好,当知县也常会丢乌纱帽。堂前一联,古往今来都引起人们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26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