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夏天,河南省淅川县的丹江口水库下发现了一座巨大的古墓群。
那年淅川县连年大旱,丹江口水库一夜之间下降了数百米,干裂的河床首次裸露在了人们的视野里。
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河床上竟露出了一件黑乎乎的深色器物的一角。
也正是这露出河床的一角引来了不少考古专家,许多专家再经过很长的挖掘后,所挖出的东西令在场的专家学者都非常的震惊。
那么究竟是什么东西能够引来那么多的考古专家,又从河床里挖出了什么让每个专家都震惊不已呢?
一、大量的墓葬群,出土大批文物
有“亚洲天池”之称的丹江口水库位于汉江上游,是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它地跨湖北、河南两省,是国家重要的南水北调的中线工程。
年夏天,这是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滴雨未下的第3年,整个县城的土地都如老者的皮肤一般地干裂开来,地里的庄稼更是颗粒无收。
位于丹江口水库的百姓因为有这一泉湖水,虽也被干旱困扰,却比周围远离水库的人要好上许多。
为了保障周围居民的生活生产,国家做出决定,开放了丹江口水库,来缓解干旱。
于是,丹江口水库本就因连年的干旱而水量减少,后又多次开闸放水,最终导致水库的水位不断下降,甚至一夜下降了近百米。
干旱让淅川县的百姓叫苦不迭,但不谙世事的孩子们却是乐见其成,于是这一片裸露的河床就成了孩子的“秘密基地”。
年10月的一天,位于丹江口水库西岸的一个偏远小镇——仓房镇,镇上的几个孩子相约去他们的“秘密基地”玩耍。
在打闹过程中,其中一个孩子被一块硬物绊倒。“这是什么呀?”被绊倒的孩子并没有摔痛,而是看向了绊倒他的东西。
只见地上露出了一角,是一样深色的、像旧铁器一样的东西。其他孩子听到他这样说都跑过去看他脚边的东西,“这是水里的宝物吗?我们把它拿出来看看吧。”
于是,几个孩子寻宝似的合力把埋在淤泥中的器具挖了出来。这才看到了它的全貌,是一个花纹精美,造型讲究的可盛水的器具。
几个孩子拿它当玩具把玩一会儿就抛在了脑后,临走时,那位被绊倒的孩子想起了那件精美的器具,决定将他的战利品带给父母瞧一瞧,于是就带回了家。
这孩子的父母恰好了解一些文物,一看到孩子拿了一只造型特别,纹饰精美的器具回来,就立刻追问了具体地址,并将此事与孩子捡到的东西一起交给了仓房镇的相关领导。
领导们听说了这件事后,都非常重视,并将相关情况汇报给了文管会。同时,还派人去墓地搜寻被水流冲刷散落各处的文物,并保护好现场的环境。
当地的文管局听说相关情况后,立刻派考古专家前往现场进行了实地调查和抢救性的修复。
以孩子发现文物的地方为中心,专家们进行了发掘工作,最终发现就在这片曾经被水覆盖的河床之下,有着一大片的古墓群。
原来,仓房镇曾有一座佛教寺院——香严寺,由上下两院组成,上寺在山上,下寺在山脚。
这座佛教寺庙的下寺正是在水库修建后,连同周围的一片地区都沉没在了水中,成了一个水下世界。而这片水域下方的这座古城遗址,被当地的人们称为龙城。
考古人员在对被水冲刷得面目全非的古墓进行了抢救性修复之后,正准备继续钻探和发掘,却因为水位的变化而不得不停工。
由于龙城埋在水下,四面环水,随着旱情的缓解,丹江口水库渐渐恢复了水位,考古人员无法再进一步进行勘探。
于是,众人只好暂时停止工作,等待水位下降后再行发掘。
年5月,当丹江口水库的水位再次下降时,考古人员再一次对墓葬进行了深入的探测。
随后,他们便发现在龙山山脊下方,星罗棋布地排列着大批的墓葬群,他们推测,这可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大型贵族墓葬群。
在断断续续经过了5个月左右的考古后,考古人员最终完成了第一阶段的考古任务。
他们在这一片水域下一共发现了共有24座墓葬,呈一字型排列在龙山山脊之下,其中大型墓葬9座、小型墓葬15座,车马坑5座。
尽管有部分墓葬被盗,但仍然还有数以千计的珍贵文物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其中一个埋葬墓主人的主墓室内更是出土了礼器、乐器、车马器、兵器、玉饰等器物多达件之多,而其中带有铭文的也多达69件。
考古专家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厚重的陪葬之物,其出土文物的数量震惊了在场的每一位考古人员。
再一次经过了仔细的清理与修复后,专家们根据出土的相关文物,确定了这是一个春秋时期楚国的大型高级贵族墓葬。
那究竟是怎样的墓主人,会有如此规模的墓室群和陪葬品?墓主人究竟是什么身份?考古专家在清理主墓室时,发现了端倪。
二、墓葬主人——王子午
年10月,刚刚发现有墓室被盗的专家们都带着沉重的心情在对主墓室进行系统的清理。
进入放着棺材的椁室,考古人员沉重的心情一下子就被欣喜取代,眼前的这一幕惊呆了所有考古人员。
只见室内摆放着两口棺材,尽管经受了雨水和江水的不断冲刷以及盗墓者的破坏,棺椁也已经破败不堪,但仍然能够看到棺木上大量不规则的金箔装饰。
两口棺材之间存放着大量的玉器,墙边放着大量的青铜礼器,加上外面射进来微弱的光芒照在一室的珍宝上,整个密室都被照得熠熠生辉,宛如仙境中的宝库,其墓室的华丽程度丝毫不亚于君王。
在总览墓室内大致情况后,考古队员的目光便被墓室东部排列的青铜器吸引了。走近一看,只见地上摆放着七尊青铜鼎,自东向西整齐地排成三列。
第一排有5件,第二排有6件,第三排有3件,其中最大的一鼎足有小水缸那么大,鼎内还配有匕。
青铜鼎是古人用来煮肉和盛肉的器物,更是集王权与神权于一身的国之重器。
相传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周定王元年(前)春,当时的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曾亲自率兵马打败了陆浑一带的戎族,并且还到周朝都城洛邑的郊外进行阅兵,想要向周天子展示出国雄厚的实力,以此威胁,让周天子与他一同平分天下。
当时的周天子害怕极了,派了王孙满前去慰问庄王,庄王见了王孙满后,向他询问:“天子所用的九鼎是多少重量?”
王孙满严肃地警告了楚庄王:“诸侯是不能询问鼎的重量的。”
这便是庄王问鼎的故事,后世也用“问鼎”一词来形容一个人野心勃勃,从中就可以窥探出鼎在当时是一个尊贵身份的象征。
而且,鼎的数量也是非常有讲究的,不同鼎的数量象征了一个人身份地位的不同。这就是列鼎制度。
据《周礼》记载,西周时期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
春秋时期周天子式微,各诸侯权势不断扩大。到了东周时期,列鼎制度已经变成了天子、诸侯用九鼎,卿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
在周朝时期有“礼不下庶人”的丧葬制度,只有贵族才能够用鼎作为陪葬物,普通的庶人只能用陶器。
主墓室内出土了七尊鼎,可见墓主人身份地位之高,可以推测应该是楚国的一位贵族。
而墓室中出土的这一套形制相同、大小递减的青铜鼎上刻有铭文鼎,清楚地记载了它的主人和它的出处:
隹正月初吉丁亥,王子午择其吉金,自乍彝齍鼎,用享(以)孝于我皇且文考,用祈眉寿,弘(恭)舒迟,畏忌趩趩,敬氒盟(明)祀,永受其福。余不畏不差,惠于政德,惄于威义,阑阑悠悠。令尹子庚,殹民之所亟,万年无諆,子孙是制。
经过破解与翻译,这段铭文大致的意思便是:王子午自铸了这些青铜器,用来祭祀先祖楚文王,我平生都对百姓施以德政,因此非常受到尊重,也希望子孙后代可以以此为准则。
铭文中出现了一个人物,便是王子午。
青铜鼎在古代一般刻上名字后便不能再转赠他人了,除终生享用外,死后还要作为陪葬物。至此,考古人员也就找到了墓的主人——王子午,那王子午又是谁呢?
据《左传》记载,王子午,即公子午,又名子庚,是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之子,楚共王的弟弟,楚康王的叔叔。
王子午在历史上是一个很重要的人,他懂得审时度势、性情温和又聪明有才,极具战略眼光。
父亲楚庄王去世后,他一心辅佐哥哥楚共王,曾担任楚国司马,相当于如今的国防部部长,和楚共王一起用心经营着楚国。
当时楚共王的夫人是秦国国君的妹妹,正好要回家探亲,于是共王就派了王子午护送她回家。但秦国却在王子午将秦夫人送到之后,扣押了他。
虽说两国联姻,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但有句话说得好,没有永远的朋友,也不会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秦国将秦夫人嫁过去,两国一旦开战,楚国可以把秦夫人当人质,但秦国手中却是没有任何楚国的把柄,于是秦国就想到了将护送秦夫人回来的王子午留下来。
而此时的局势,因为秦国实力强大,且两国还处在联姻的关系中,楚国不好直接对秦国撕破脸皮,于是楚共王暂时没有办法将王子午带回来。
那怎么办呢?王子午就只能自救了。他让自己的弟弟先回国,去一趟晋国,晋国的人会来救他。
王子午的弟弟就很纳闷了,“哥哥,你是在说胡话吗?我们自己国家都救不了你,和你无亲无故的晋国怎么会来救你呀?”
王子午就只是神秘一笑,说:“你照办就是了。”王子午的弟弟虽然纳闷,但还是按照哥哥的话去做了。
结果晋国真的出手相助了,他们以在郑国修建城池为由,要求秦国放了公子午。
因为如果晋国在郑国修建了城池,就可以派兵去把守,而郑国离秦国非常近,一旦有军队驻守,那么对秦国的局势就非常不利。
最终秦国不得已只好放了王子午。事后,王子午安全回到楚国后,就派人送了三车贵重的谢礼到晋国,答谢晋国出手相助。
这一次的自救,就能够清楚地看到王子午的聪明才智。他将当时的局势看得非常之透彻,各个国家的心思都尽在他的掌握之中。
后来共王之子康王继位,公子午官至令尹,相当于一国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公子午一人历三代君王,再加上他显赫的身份,也难怪会拥有这么大规模的墓葬和陪葬之物。
但是会有人好奇,楚国的国都不是在郢都(今湖北省荆州市)吗?为什么像王子午这样极具盛名的宰相不葬在楚国国都,却被葬在了离郢都千里之外的丹江口流域的龙山之上呢?
在司马迁《史记·楚世家》中有这样的记载,楚国初居丹阳,不过只有弹丸之地。
但由于并未记载具体位置,所以楚国始都无从可考。后来楚国一直向南迁都,最终成了雄踞南方的一个泱泱大国,学术界对楚国国都究竟在何处一直众说纷纭。
直到清朝有一个学者名叫宋翔凤,他提出了一个说法,说楚国的古都在丹水和淅水交汇的丹水之阳,那里正是楚国的始都。
然而他的这一说法迟迟没有证据可以作证,因为此前从未在丹阳发现过楚国墓葬。
而此次王子午墓葬群的出现恰好能够佐证这一点。虽不能直接说明丹阳就是楚国的始都,但却也为研究楚文化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方向。
所以,人们对于王子午为何被葬提出了各种假设,有说因为丹阳是楚国故土,人死后要落叶归根,所以王子午才会在这儿。
也有说因为这里是王子午的封地,所以王子午才会埋在这儿。
这两种说法一直争论不下,直到年秋天,这一年丹江口水库又因为干旱大面积缩水,在王子午墓葬不远处,又有大批的墓葬群被发掘,这才将王子午的墓为何会在丹江给出了一个相对可靠的解释。
其中出土的一个墓葬中有一尊克黄之鼎。
据了解,克黄是一个箴尹的官名,而箴尹是楚国的谏官,相当于现在的监察委员会主任,箴尹克黄和王子午一样都是楚国高级贵族。
所以,丹阳就不会是王子午的封地了,因为这么小的一个地方不可能是两个贵族的封地。
种种证据都显示丹阳极有可能就是楚国最初的国都所在地,也是为什么王子午等大量的楚国贵族被埋葬于此的原因了。
三、鼎中翘楚——王子午鼎
了解了墓主人,我们再将目光转回到王子午墓葬中所出土的这一套鼎上。因为墓主人的身份,专家将这一套出土的鼎命名为王子午鼎。
我国从古至今出土过不少鼎,有圆鼎也有方鼎,圆鼎如商代的子龙鼎,西周大克鼎、大盂鼎等,方鼎有像大家熟知的司母戊大方鼎、杜岭方鼎……
但从来没有出土过像王子午墓中的青铜器之多、规格之高的春秋楚国墓葬。因此,王子午墓的发掘,对于楚文化的研究具有历史性的突破。
王子午鼎是圆鼎,但底部是平的,而且它与其他的圆鼎不同,其他的圆鼎都有一个大大的肚子向外挺着,但王子午鼎的中间却是向内凹陷的,就像是扎了腰带一般,这就是所谓的升鼎,极具楚国的特色。
相传有这样一句话“楚王爱细腰,国中多饿死”。在当时的楚国,楚灵王非常喜欢细腰,朝中大臣都以细腰为标准,常常将腰带束起,只能扶着墙走路。
于是,楚国就形成了以细腰为美的风尚,就连当时的器物也不能幸免,成了具有细腰的独有造型。
王子午鼎不仅造型独特美丽,而且周围雕刻的福兽也极其精美。六条浮雕夔龙,龙嘴咬着鼎的边沿,龙足抓着鼎的腰箍,给人一种将要飞升于苍穹的壮美之感。
除此之外,鼎内的铭文字体也有着独特的内涵。据考古专家观察,王子午鼎上的铭文是在篆书字体上又添加了鸟虫的工艺,这种字体被称为鸟虫篆书。
每一个字上或多或少的添上了几笔鸟或虫的形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字,这也是距今最早的美术字。
不管是王子午鼎还是后来出土的克黄之鼎,它们不仅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的铸造工艺,而且其鼎上的文字更是浓缩了当时楚文化的精髓。
虽然昔日占据一方的楚国已经随历史的步伐,消散在了岁月之中。
但它为后世所留下的工艺与器物,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泱泱大国曾经的辉煌与贵族们的钟鸣鼎食的生活,让我们得以拨开历史的云雾,感受楚文化的精彩。
小结
这次淅川下寺古墓群的发掘进一步向人们展示了楚文化的魅力。其实说起楚文化,大家最熟悉其实应该是语文课文中经常见到的屈原了。
作为我国第一位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诗歌作品可以说是楚地文化的代表,它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极具地方特色,具有丰富的想象。
但事实上除了楚辞的浪漫优雅外,楚文化也表现在了这些出土的文物之上:
庄严厚重的青铜器、神秘艳丽的漆器、超凡脱俗的音乐书法……每一样流传于世的文物都饱含了千年前的浪漫与典雅。
不只是河南下寺出土的王子午鼎、克黄之鼎,在全国各地也有许许多多珍贵的文物,如湖北荆门出土的彩绘凤鸟双联杯、河南郭庄楚墓中出土的青铜礼器、湖南岳阳出土的愠儿铜盏……
一件件出土的文物凝聚着楚文化的瑰丽色彩,通过古老器物向人们诉说着遥远的故事与传说,为人们打开千年前历史的大门。
考古研究工作便是连接遥远过去与科技现代的纽带,将这些尘封的宝物,抹去表面的浮尘,一点点揭开厚重的历史,一一捧到人们面前,不断展现着古老的文明与古人的智慧。
参考资料:
1、央视网:淅川楚墓探索发现.01.25
2、百度百科:凤舞九天——楚文化特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