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行10三省相连的红色文化盛湾南

三省相连的红色文化:盛湾、南化与荆紫关

一条红色线路,多公里,盛湾镇出发,绕南化塘,再抵达荆紫关。

盛湾镇与荆紫关镇,是淅川县红色文化的中心,而所处的淅川县是三省交汇之地,地处秦岭山系东南余脉的延伸地段,丹江孕育了这片土地富饶而灿烂的文化。盛湾镇位于丹江谷底与河道的中下游,荆紫关镇则位于丹江出陕的关口,与红色文化线路一体的郧阳南化塘镇,它们同属于秦岭南坡与大巴山东延余脉之地。南化塘地势更为险要,中心为盆地,四周为山脉,同样可以作为红军转战歇息之地。两省三镇,把陕西商南等地,连在一起成为鄂豫陕边区红色文化的中心,留下了很多红色文化记忆。

我们欠下盛湾太多

最有文化底蕴当属盛湾镇,她地处下王岗址总计发面面积已达平方米,而整个下王岗遗址面积约平方米。因此,遗址基本被全面揭露,目前全国能基本全面揭露的遗址十分罕见,加之出土遗迹遗物十分丰高,且有重大收获,因此应成为全面系统动态地研究史前聚落完整面貌的典型个案。她又是自古通往道教圣地武当山必经之地,曾经土地富庶的盛湾,留下了多出文化遗产回阳观、通岳观和行宫等,自然文化与传统村落遗址石板村更让盛湾镇美名远扬。

曾抄起碑刻,重修雷山回阳观碑记,时间是大明正德8年岁次癸酉季夏月吉日立,文林郎淅川县知县李向晨。年距今年,碑文依然清晰,楷书足可让今人汗颜。撰文:唐府长史司右奉议大夫朱现;篆额:赐进士出身亚中大夫湖广布政司左参政渚阳王溥;书丹:敕封文林郎顺天府宛平县令淅阳人侯辉。

“淅邑之东南十五里许,淅江之湄,其地曰雷山,其观曰回阳,鼎建于唐贞观三年。屡毁屡修,于宋元年间,殿宇为墟,遗址尚在。”如今读之,无不令人唏嘘!昔日那个商於古镇,早已让历史席卷而去,丹江淹没掉了繁华盛湾,我们欠这块土地太多。

盛湾镇早期党员马水平。盛湾镇马湾人马水平于年前后被宣夹父介绍入党,他原名叫马振坤,后来革命需要改名马水平。直至年,他在北平、赤峰等地从事地下工作和武装抗日斗争,并担任旧察合尔省一旅旅长、政府参议。年秋回到盛湾,参与了中共淅川重要的地下革命工作。宣夹父是陕西延安领导人眼里的重要红色人物。

年红四方面军转战休整大半个盛湾,影响到了整个淅川大地。红四方面军两万多人在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率领下,红四方面军于11月初到达宋湾区的顾家营、吴家营、马湾、柴坡、焦皮凹、马川、兴化寺等地休整。红军秋毫无犯,离开时,还留下红军战士曹振福和20支枪。红军的美名,至今在盛湾这片土地上传唱。军爱民,民爱军,是盛湾镇人永恒的传承。

年1月,蒋介石令驻河南的第40军两个团和驻湖北的第44师,在陕军第旅的配合下,以11个团的兵力对鄂豫陕边区红二十五军发动第一次围剿。战后,我军乘胜在蓝田、商县、山阳(漫川关)、镇安、柞水5县边区建立区、乡苏维埃政权,在陕东南开辟了第二块根据地。我军成立了中共鄂陕、豫陕两个特委和5个县工委,初步建成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其中包括在盛湾镇成立的中共淅川县工委。

年夏周尚杰从陕北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年秋马水平从东北回到了熟悉的土地,从此结为革命战友。大巴山余脉主峰四峰山、横山、玉皇顶,草木葳蕤。这里,前后衔接李官桥、九重、马蹬、滔河、县城和荆紫关,地势险峻,又位于交通要道,便于发展革命力量。从此,他们共同拉开了中共淅川红色盛湾革命中心的序幕,为中共淅川革命历史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年红色宋湾农民起义,在豫西南地区影响时间深,影响范围广。

我们看一组数字,盛湾百姓内心都有不怕牺牲的英雄梦,从年到年,据不完全统计盛湾至少有81年名烈士被杀害,或牺牲在战场,为国捐躯。

我们需要重建荆紫关古镇

最有文化个性当属荆紫关镇,一座明清古镇涵盖了多少风土人情,折射了太多的文化气息,一个古镇的建筑文化、商业文化和地域文化,事实上融合了秦楚文化与南北(移民)文化之历史。荆紫关镇古称荆子口,位于淅川县城西北60公里的豫鄂陕三省交界处,是历史上著名的险要关口。

红二十五军占领荆紫关。年11月,红二十军由豫南向豫西北转移。年6月初,实现战略转移到鄂豫陕的红二十五军,远程奔袭荆紫关镇。遂派出4名侦察人员化装成敌44师军官,骑马于15日上午到达荆紫关镇以西隔江相望的魏村。中午,该地保长魏凌云大摆酒宴,热情款待,席间红军侦察员以分析形势为名,摸清了敌军事部署。16日拂晓,红军手枪团巧装敌军先头部队,到达荆紫关的外围防御阵地金豆沟。红军以闪电般的速度,形成对荆紫关的三面包围。红军手枪团尖兵排30多名指战员,身穿国民党军服,打着敌四十四师的旗帜,大模大样地向北门走去。寨门前几个团丁上前问话,尖兵排的战士当即将其击毙,夺下寨门。此时,运动到汉王坪的红军主力部队见门已开,便跑步一拥而入;占据荆紫关后山的红军,听到枪声,迅速越墙面,民团武装被红军一举击溃。

解放荆紫关。年3月,荆紫关守敌是地方反动武装吴元利、马郎轩等民团6个营0多人。3月6日夜,陈谢兵团四纵十二旅符先辉副旅长派人把在南化塘以北山区打游击的段凤轩、段抚育父子找来,共商解放荆紫关的作战计划。3月7日下午5时,部队兵分三路向荆紫关进发。第一路当夜一枪未发就解决了荆紫关镇外围敌民团一个营,活捉营长冯德龙,又一枪未放智取了荆紫关以南的武当山,阻击敌兵的退路和由淅川县城而来的援兵。第二路以用4个连的兵力,由东向西进攻,负责攻打荆紫关镇北面大山梁上的敌主阵地。第三路,以三营为主用1个连的兵力直插荆紫关镇西南面丹江对岸的高山上,堵击逃窜之敌;其余连队为预备队,随团指挥所守在洋溪的陈家台子。7日深夜,各路部队开始行动,第一营从镇西10公里外的汪家店渡过丹江,经金豆沟、菩萨堂、月亮湾埋伏在千米高的猴山阵地下面。8日凌晨3时丹江对面沙帽山上燃起一堆熊熊火焰,这是进攻荆紫关的信号。8日8时左右,荆紫关被解放。由于荆紫关所处地理位置特殊,残匪数千人经常集结在边缘的商南、西坪一带,不断对荆紫关进行骚扰,使该地区在数月之中,一直处于敌我拉锯状态,大小战斗达30余次。宛西支队在荆紫关汉王坪人段抚育率领下,鄂陕军分区决定,加强宛西支队建制,由段抚育继续任支队长。

4月中下旬,鉴于荆紫关地区的特殊情况,根据上级指示,成立了荆紫关情报站。同时,成立了区武工队。在队长王邦奇、指导员李秀合率领下,曾20多次配合宛西支队战斗,屡建奇功,准确无误的拔掉黄河街的孙炳森、孙家台的孙传岐、店子街的周根娃等10多处敌人所设的据点,捕获了胡宗南派到荆紫关的军事情报组组长周成歧等。段抚育在荆紫关北门外汉王坪、南面西吴村以及黄河街、寺湾、孙家台等地成立了民兵组织,共建3个连多人。

6月,宛西支队已发展到多人,被陕南军区命名为代号“五二团”,继续战斗在豫、陕、鄂边这个三角地带,为保卫荆紫关这军事要地做出了重要贡献。

荆紫关解放不久,西北民主联军第三十八军政委汪锋和陕南军区副司令员陈先瑞,率第五十七师进驻荆紫关。宛西支队在荆紫关发动绅士、商号再筹集几万斤粮食,先解决眼前军粮燃眉之急。段抚育率领宛西支队日夜巡视在荆紫关周围的陡岭、寺湾、鲍鱼岭等地,段凤轩、段抚摩在荆紫关大力发动群众开展拥军活动,从而保证了五十七师在荆紫关的政治整训顺利进行。

与淅川红色文化相连的南化塘

最有大巴山南坡余脉韵味的当属南化塘。

南化塘镇位于滔河之北,化山之南而得名。

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主力在第四次反围剿中,被迫撤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于当年11月初,先抵达淅川县盛湾镇休整后,进抵南化塘,国民党将领胡宗南就率领4个师6万多人,向南化塘逼近。在这前堵后追的紧要关头,红四方面军全体指战员在徐向前总指挥的率领下,在化山和泰山庙一带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激战,最终冲破敌军围追堵截,胜利突围,转入陕西阳山县漫川关,创建了包括南化塘在内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

年,程子华、徐海东率红二十五军转战南化塘,突破重围,与徐向前领导的红四军会师,从而巩固扩大了鄂豫陕根据地。

年6月,国民党军队围攻中原解放区。中原军区遵照中共中央指示,分东、南、北三路突围。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政治委员郑位三、副司令王震率领中原局、中原军区机关、二纵队和三五九旅、干部旅向北突围。中原军强渡丹江之后,转战南化塘,化山、玉皇山、鲍鱼岭曾是中原军突围主战场之一。

南化塘位于郧县边陲,与荆紫关有鲍鱼岭一山之隔。解放战争期间,荆紫关宛西支队段抚育带来支队和52团,转战发展力量,与敌人周旋。段抚育族人段正午对族人的红色历史,非常敬佩,经常来南化塘寻找革命遗迹。伴随鲍鱼岭隧道的打通,荆紫关与南化塘仅仅30公里路程。南化塘居滔河上游,下游就是淅川恐龙蛋发现最早的地方滔河乡。

在抵达南化塘镇,遇到的第一个人是荆紫关武当山下姓尹的女子,她嫁到这里。河滩上,晒满了香椿树种籽,香椿芽是很贵的蔬菜。这里的人,依托大山的资源,发展经济,镇上面貌令人眼前一亮。相对被淹没的淅川乡镇,经济活力十足。

从鲍鱼岭隧道出来,站在洋溪的山头,瞭望丹江之滨的古镇,山水相接,无限感慨。三省相连的红色热土,但愿能够更加富裕,人们安居乐业,才无愧那些艰难岁月和生与死的付出,才无愧一个苦难民族的大国梦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29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