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任振宇杨振辉
近年来,农村青年返乡创业的越来越多。然而由于受政策、市场、资金、技术、信息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返乡青年再次离开家乡的也不在少数。他们遇到了哪些问题?笔者在淅川县进行了调查。
返乡创业热情渐高
据调查,很多农村青年返乡,谈论较多的是怎么合伙办企业、搞合作社、搞农业项目,还会打听相关优惠政策。
在淅川县很多乡镇,个体、合伙的小企业集群、合作社等,都是由返乡青年搞起来的。尤其是年县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成立农村电商服务中心后,一大批外出务工和在外创业的青年返乡做起了网店。通过网店,当地近40种土特产可以快速送到全国各地。由于少了中间环节,农民收益明显增加。
调查发现,以前多数农民工流出地的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薄弱,种田的大多是50岁以上的农民。如今,很多返乡青年创业从种养、加工、流通等环节切入,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特色农业等,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尤其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持续发展依然不易
调查发现,也有一批农村青年由于返乡创业失败而再次踏上外出打工路。
如该县毛堂乡农民企业家王岩创办的创业孵化基地,就出现大量创业青年因企业生存困难而重新出去打工的情况。多年前返乡的王岩对此十分惋惜:“雄心勃勃回家,灰头土脸出去。”
创业的困难之一就是,有些扶持政策仅仅是“看上去很美”。以融资难为例。曾经,农村信用社“无硬件抵押也可贷款”,一些返乡青年兴冲冲地拿到贷款才知道,利率不仅高于其他商业银行,而且“按季度付息”的做法也很苛刻。近年来,农村联社改制成农商行后,信贷政策收紧,莫说大额资金,连三五万元的小额信贷无抵押也难贷,不少返乡青年想创业,可苦于无法得到金融支持,只好望贷兴叹。
“家庭积蓄仍是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主要资金来源。”返乡青年张东普说。“我饲养乌鸡几年了,今年准备扩大规模。资金不足,我依然选择民间借贷。银行审核手续复杂,还需要国家工作人员担保,最终能否贷到款还不能确定,耗不起精力。”
缺少持续性政策也让返乡创业青年无所适从。该县寺湾镇青年孙涛说,前几年当地招商门槛不高,有人回乡选择了技术、资金要求低收益快的塑料颗粒加工行业。近年来,各地对生态环境要求提高,塑料颗粒加工小企业首当其冲成为关停对象。由于无力提高治污能力,只好停产关门。
孙涛认为,政府不仅要号召农村青年返乡创业,而且应该想法留住他们。首先要科学规划引导,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减少返乡青年创业的盲目性;其次扶持政策要接地气,减少“肠梗阻”,避免扶持变负担。
多数返乡青年创业初期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土地使用权,而进入产业集聚区又面临较高的门槛,不得不租用民房,但租用民房租期不稳定,经常被迫搬迁。
王霞是该县有名的“绣娘”。年,她返乡在上集镇丹阳村建立了刺绣专业合作社,吸收周边余名妇女就业。她说,由于传统刺绣具有地方特色,当时地方政府每年都会订购用作接待礼品,政府帮扶可以说是“从产到销一条龙”。在她的带领下,一批拥有技术的“绣娘”纷纷当起老板。
然而近年来,这些手工作坊却遭遇了严峻生存问题。由于占大头的公务消费“绝迹”,加之旅游消费低迷,它们仅能苦苦支撑。
她认为,返乡创业必须先考虑好自己的核心盈利点,不能总想着政府扶持,在推动产业升级转型上,企业和政府必须双重发力。
呼吁多方出手解困
县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部门相关负责人分析,返乡青年创业成功率依然较低,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多数乡镇底子薄、基础差,造成创业前期比较艰苦,短期内难见收益,导致许多青年宁愿外出务工也不愿回乡创业。二是很多农村青年即使出身农村,对农村情况也不十分了解,思维已经“城市化”了。即使想创业也往往找不到突破口,难将想法付诸实践。三是创业资金难筹。许多返乡青年在外学到了技术,由于缺少创业资金,不敢轻易把自己多年的积攒投入创业,创业想法往往流产。四是政府引导不够,往往重视大企业、大老板带来的巨大效益,忽视小企业、小老板尤其是对创业青年的支持与帮助。
因此,一些返乡创业青年呼吁:切实组织青年农民参加实用技术、创业技能等培训;对回乡创业成功的青年,应该加强对他们的创业经历、成效等的宣传,并对他们的经验总结提炼,以他们为圆心向更多创业青年辐射;大力推进农村物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盘活农民手中资源,将其转化为资金优势。对符合要求的创业者提供低息贷款、无担保贷款等政策倾斜;还应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云计算等,将金融服务嵌入农村经济的各个环节,提升资金配置效率。
编辑:陈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