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湿疹的医院 http://m.39.net/pf/a_8814564.html
□河南广播电视台记者梁玉巧
12岁那年我在外村上学,父母赶着牲口车给我和同村的小伙伴送干粮,我拿着小本记下,红亮8个馒头,海梅2瓶咸菜,小菊10个烧饼,妈妈用老家话说,玉巧这闺女写字时候真像个记者,要是能当个记者多好啊!妈妈的一句话,在我的心中埋下了理想的种子。成为记者之后,因为来自贫困地区,我特别爱往农村跑。只是我没想到,有一天,我会遇到如此难堪的一幕。
那是年4月2日,我前往当时的国家级贫困县宁陵制作一期《华豫之门》特别节目,前期采访特别顺利,在海选的时侯,上来一个小姑娘,她说,那你可以先配合我一下吗?我说没问题啊!突然,毫不防备,她伸手朝我脸上狠狠地打了一巴掌,这突如其来的一巴掌,把我打懵了,周围的群众也懵了,紧接着她开始不停地打自己。我赶紧抱着她,我说孩子,你能告诉我们你为什么这样做吗?小姑娘说,她听人说,如果想给别人留下印象,就得伤害她。这原因让我哭笑不得,穷造成的教育缺失,精神匮乏让一个孩子有这样的行为。看着不知所措的她,我赶紧安慰她说,孩子,阿姨不怪你,但你要答应阿姨,咱们不要伤害别人,也不要伤害自己,要堂堂正正的让别人记住咱!多年过去,我和这个孩子一直保持联系,现在她是宁陵县一个小学的老师。在她参加工作时,她给我写了一封信,信中说,阿姨,当年我闯祸时,您的拥抱让我感受到了善良与宽容,谢谢您……看着这封信,我庆幸于当时出于职业本能的反应,释放善意,真的可以影响一个人。这也更坚定我把扶贫这条路走下去。
这是我作为全媒体记者,走进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刘湾镇朱李庄村拍摄《脱贫大决战》的现场,走访的几天,被这里的脱贫故事感染,他们的梨丰收了却没有销路,我和同事十斤八斤五十一百的卖农民卖梨,最终卖出了60万斤。就在我特别兴奋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难题。帮扶中,我们要为一个叫李凤云的大姐找工作,但是让我意外的是,啥工作都入不了她的眼,不是嫌远,就是嫌时间不自由。
记者的敏感告诉我,这里一定有原因。果然,经过了解,李凤云的爱人在一次意外中去世,她受了刺激之后,无心干活,也过度紧张到怕害怕孩子们出去工作也会遭遇意外。我连续几天去找她聊,用自己学过的心理学开导她,有时候就是抱着她,任由她的泪水流淌,慢慢她打开心扉。
我告诉她如果不能忘掉过去,将无法开始新的生活。经过几天的开导,李凤云想通了,她决定工作了,她也允许孩子出去了。走的时候,我还送了她一个杯子,告诉她,想我的时候就给我打电话。你看,她笑得多开心!看到她的笑,我更加体会到“扶贫也要扶志,让悲观者前行,让无力者有力”。
话虽这么说,我也有无力的时候。比如,老记者遇到新媒体!
作为一个在新闻从业18年的老兵,疫情发生后,我们要前淅川直播带货。70后,40多岁,直播,带货,抖音?对,既然要用新的形式扶贫,就要学习。“请榜二给榜一一点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3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