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费用怎么算 http://www.ykhongye.com/m/大河网讯(记者生俊东通讯员王柑楠高帆杨冰)5月13日8时,在位于南水北调中线源头的河南淅川陶岔水质自动监测站,机器上的数据清清楚楚地显示着:丹江口水库入库流量m/s,出库流量m/s,库容.71亿m,水位.08/.38m(吴淞高程/85高程)。据了解,截至今日8时,陶岔渠首引水闸闸前水位.28m(85高程),闸后水位.61m,水位差为11.67m,入渠流量.71m/s(目标流量m/s),自年12月12日通水以来累计入渠总量.06亿m。在监测站下游一公里左右的地方,就是南水北调中线源头的陶岔渠首闸,这里两岸青山郁郁葱葱,一渠清水流向北方。青山隐隐、绿水迢迢、碧空如洗,雄踞丹江口水库北岸的淅川是67万淅川人民共同的家园。地处豫鄂陕三省接合部的河南省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核心水源区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守着“大水缸”,握着“水龙头”,肩负着一渠清水源源北送的重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以来,有效改善了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等10多座大中城市供水保障能力,惠及京津冀豫4省市多万人口。与此同时,淅川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河南省深度贫困县,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说:“我们扛稳水质保护和脱贫攻坚重任,以‘两山’理念为引领,以绿色脱贫为主线,立足县情,确立‘短中长’三线产业结合的绿色发展路径,让绿水青山成为富民增收的‘金山银山’。”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是,作为南水北调渠首所在地的淅川,基于保护水质的需要,“有树不能伐,有鱼不能捕,有畜不能养”,明显增加了脱贫的难度。保水质,生态这条“绿线”必须保;促民富,环保这条“红线”不能碰。近年来,淅川县把生态产业发展融入脱贫攻坚工作,因地制宜,培育特色,制定好短线、中线、长线规划。短线发展中药材、大闸蟹等“短平快”产业集群,确保短期可脱贫;中线发展软籽石榴、薄壳核桃、杏李等生态林经套种产业集群,确保中期可致富;长线依托生态和人文旅游资源,做大做强旅游业,确保长远可持续小康。对生态环境脆弱、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的贫困区,淅川县因地制宜实施易地搬迁,按照“靠近县城、靠近集镇、靠近园区、靠近景区”的原则,科学布局安置点32个,统筹安排扶贫就业。对于靠近景区、水库的贫困户,淅川县立足区位优势,以创建丹江湖国家5A级景区为龙头,构建环丹江湖旅游圈,设立旅游发展基金,制定农家乐、宾馆奖励扶持办法,把贫困户嵌入旅游链条精准受益,让好风景变“好钱景”。截至目前,全县建成乡村旅游示范村36个、乡村旅游示范园40家、农家乐和特色民宿多家,旅游从业人员3万多人,年接待游客达到余万人次。年旅游业综合效益36亿元,带动人均增收1元。目前,全县短、中、长产业发展态势良好,67家企业入驻淅川,投资软籽石榴、薄壳核桃、金银花等生态农业,30余万亩荒山披上绿装,3.4万贫困人口在绿化库区中捧起“生态碗”,吃上“生态饭”,走上“致富路”。截至今年2月,淅川已正式脱贫摘帽。“习近平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围绕‘山’‘水’‘游’做文章,就是要让群众共享绿水青山带来的发展红利,既能让群众增收致富,又确保这渠清水永续北送。”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7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