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淅川县绘就五彩斑斓的民生底色

一座幸福之城,必有鲜明的民生底色。

“十三五”以来,淅川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在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各方面持续发力,“民生”二字变得越来越有温度,犹如春风雨露滋润着百姓的心田,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发展教育事业,筑牢民生之基

“妈妈请闭上眼,我数一二三再睁开!”当妈妈睁开眼的时候,女儿举起的鲜花已经贴着妈妈的脸庞,“祝福妈妈生日快乐!”刹那间,妈妈感动得热泪盈眶,一下子紧紧抱起了13岁的女儿周思家。

日前,淅川县第一初中八(七)班学生周思家的妈妈过生日,她用一束花表达了对妈妈的感恩之情。这看似平常的举动,却在妈妈贾娜的心里激起了层层涟漪。学校开展的“三拒绝”(拒绝零食,拒绝零花钱,拒绝家长无序接送)教育,让周思家懂事了。“女儿懂得感恩了,平时节衣缩食舍不得花钱,可她却用积攒的压岁钱给我买花过生日……”

这是淅川县德育“花开香满园”的一个缩影。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三五”以来,淅川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大力实施德育教育,教育事业呈现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淅川累计投资19.亿元,新建和改扩建校舍51.45万平方米,新增学位2.9万个,运动场59.8万㎡;完成设施设备购置类投资万元,建成多媒体教室个、计算机教室个,基本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成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新一高、八小等10多所学校投入使用,厚坡完全中学主体基本完工,原一高校区改扩建项目即将施工,新五高二期PPP项目建设正酣……随着这些项目的陆续完工,全县中小学软硬件将实现质的飞跃。

德为先,人生道路不走偏。淅川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题,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基础,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德育实践探索。通过建立德育专班,成立德育中心,编撰县本教材,评选师德标兵,完善制度体系,强化跟踪问责等一系列“组合拳”,使校园处处呈现出新风正气,师生精神风貌焕然一新,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淅川县德育教育做法和成效受到中宣部、教育部的充分认可,成功入选全国宣传干部学院培训教材。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建设一支优秀教师队伍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十三五”期间,共补充教师人。扎实开展“师德标兵”“最美教师”等评选活动、实施“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培养工程,组织教师培训人次,校长教师轮岗交流人次,队伍整体素质快速提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达到%、高学历教师达到72.8%。

教学常规管理是提高质量的基石。通过组织外出考察学习,将名校先进课改经验与淅川“导学互动”教学实践相结合,在全县大力推广“一课多研”“一课多磨”,不断优化新授课、习题课、讲评课、复习课等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同时,通过系列化考评、明晰化管理、常态化督导,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淅川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义务教育教学质量评估连年位居全市前列,高考一本进线人数从年的人增加到年的人,增加人,增幅为.49%;五年来,先后有19名学子被清华北大录取。

随着优质教育资源的加快建设、育人环境的不断优化、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全县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认可度极大提升,淅川教育之路越走越宽。

守护全民健康,增进民生福祉

“医院,就医环境更好了,设备更加先进了,医生的服务态度比以前更好了。”日前,前医院就诊的患者张大爷说。

“十三五”以来,淅川县牢固树立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养医疗卫生人才,完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

加强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群众看病就医环境。总投资5.8亿元建筑面积16医院建成投用,医院复审;医院门诊病房综合楼、县疾控中心检验大楼建成投用;县二院改扩建、县妇幼保健院公共卫生综合大楼项目开工建设;香花、九重等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等取得重大进展。在此基础上,对医疗设备更新换代,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不断加强特色专科建设。

医疗卫生人才是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保障。“十三五”期间,共招录各类卫生技术人才人。通过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培训,不断扩大人才培训数量、层次结构,逐步优化人才结构,实现了人才储备和能力提升,使卫生人才队伍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医改是事关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五年来,淅川建立了医疗费用控制目标综合考评机制,加强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建设,积极探索“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就医模式,全面推开医共体建设工作等改革举措,使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优化。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医院跑,向先找基层医疗机构首诊转变,改革让群众“少花钱,少跑路,治好病”。

从简陋的医医院大楼,从落后的医疗仪器到国内国际先进设备,从力量薄弱到队伍不断壮大……淅川卫生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截至目前,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家,床位张,卫生技术人员人,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床位数3.85张、执业(助理)医师1.46人、注册护士1.53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0.8万人,参保率达99.7%。

只有人人健康,才有全民健康;只有人人幸福,才有全民幸福。随着淅川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的稳步提升,城乡居民的就医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强化民生保障,共享发展红利

一座城市的温度,取决于“底线”的刻度。

“我的低保调整成A类了,低保金每月也提高到元了……基本上衣食无忧了。”1月6日,淅川县老城镇黑龙泉村低保残疾人刘国保领到本月的低保金,脸上乐开了花。

社会保障是和谐之基。

“十三五”以来,淅川县持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织牢织密困难群众的“保障网”,让更多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淅川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补助元、元,城乡特困人员标准每人每年分别提高到元、元。截止年底,全县共有城乡低保人,特困供养人,全年发放低保、特困供养资金.43万元,实现了“应保尽保,动态管理”。

特困人员护理补贴逐年提升,“政福保”“政康保”救助工程、兜底保障工作扎实推进,社会福利设施不断完善,高龄老人补贴、困难儿童保障待遇全面落实,基本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就业是幸福之源,也是改善民生的重要突破口。

过去五年,淅川以帮扶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为抓手,统筹推进城乡就业,全县就业规模稳步扩大,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明显提高,为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截止年12月,通过“春风行动”等多种形式拓宽就业渠道,推动贫困劳动力就业。成功创建17家省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项目、示范园区或助力脱贫攻坚优秀项目,实现新增就业4.0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年均达10.2万人次以上,劳务输出年稳定在13.6万人次。

住房是民生之要,住有所居是每个家庭的殷切期盼。

“十三五”期间,淅川县通过对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加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规范房屋专项维修资金管理等举措,大力推进住房保障民生工程。五年来,棚户区改造交房安置套人;投资.5万元对11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监管商品房预售资金20余亿元;房屋专项维修资金总额达万元,与“十二五”末相比增长两倍。

同时,加快公租房(保障房)建设力度,有效改善了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把党和政府的这一“惠民工程”落到实处。

一项项饱含温度的创新举措,积极回应着群众的民生关切;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地,化作生动图景体现在百姓心坎里、口碑中,让全县群众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中共淅川县委宣传部李雪山供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10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