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走进河南博物院镇馆之宝

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pf.39.net/bdfyy/bdfzd/180411/6159813.html

在年我国发行的邮票《东周青铜器》中,有一件青铜器赫然位列一套七枚之首,它就是河南博物院的镇院之宝——莲鹤方壶!

莲鹤方壶,年出土于新郑郑国国君大墓。通高厘米,重64.28公斤。壶身为椭方形,颈部两侧装饰了两条回首观望的龙形怪兽构成双耳,腹部四周四条翼龙仿佛正在缓缓向上爬行,底部两只张口吐舌、侧首回望的卷尾兽,似乎正在倾其全力承托器身。最精彩的还是上层盖顶怒放的双层莲瓣,中央伫立一只引颈欲鸣、展翅欲飞的仙鹤,被郭沫若先生誉为“时代精神之象征”。

晨肇贮”铜角为西周文物,通高27厘米,是目前所知角中最大的一件,故有“角王”之称;盖顶有半环钮,器口呈橄榄形,深腹圜底,三棱锥足,器腹一侧有兽首状鋬;盖及腹部有扉棱,其间采用“三层花”的手法装饰有云雷纹衬地的饕餮纹,颈部和足部则为蕉叶蝉纹,这是目前已知极少数使用三层花工艺的角之一,突出的扉棱在其他角器上也十分少见;盖与腹内壁对铭“晨肇贮用作父乙宝尊彝即册”12字,是角、爵类器物中拥有10字以上铭文的极少数器物之一。

角为饮酒器或温酒器,从文献记载来看,应是一类容量较大,和爵、觯[zhì]等酒器按照一定配比,在祭祀或宴飨时依据使用者身份尊卑区别使用的容器。其流行时间较短,仅见于商周之际。因此,与其他类别的青铜器相比,传世和出土的角的数量极其稀少。

“父丁”铜簋为西周文物,通高17.5厘米,口径22.3厘米,圈足径17.5厘米,为侈口,颈微束,圆腹较深,高圈足,桥形耳饰兽首纹,并有下垂的珥。腹部饰兽面纹,圈足饰夔龙纹,均有云雷纹衬底。器底有铭文两行7字,“作父丁宝尊彝,若”。铭文最后的“若”指铸器者所在的方国“鄀”,即今湖北宜城县,其位置大致在今河南、湖北、陕西三省交界地带。

簋是盛放煮熟的黍、稷、稻、粱等饭食的容器。在商周时期,簋也是重要的礼器。特别是西周时代,它在祭祀和宴飨时以偶数组合与以奇数组合的列鼎配合使用。据记载,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二簋。与此相应,出土簋时所见也多为偶数组合。

左卧姿红釉陶狗,河南南阳汉墓出土,高42.5厘米,泥质红陶,通身饰红釉,现藏于河南博物院。陶狗呈左卧姿,由模制和捏塑而成,形体较大,空心。狗左顾,头上仰,两耳呈叶形外张,鼓目远视,张口露齿。颈部粗壮高挺,前肢直伸,后肢屈于腹侧,短尾,尾尖上卷。狗善守御,助人抵御凶灾,将陶狗置于墓中有镇墓、辟邪之意。

克黄升鼎是一件春秋中期的青铜器,器物通高46厘米,重4.3千克,年出土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和尚岭一号墓。

这件铜鼎造型灵动,口沿上有一对外撇的长方形立耳,束腰平底,腹部微鼓,底部为三只兽蹄形足,周身饰有蟠虺纹、

垂鳞纹、

绹索纹等纹饰,鼎内底部铸有“克黄之这件克黄升鼎是春秋中期楚式鼎的代表。所谓楚式鼎,是指由楚人创造的、并在楚民族或主要在楚民族中使用一定时间、具有独特个性的鼎的形式。它的主要特征是束腰、平底、双耳外撇、器身内敛,这样的造型既具备了中原铜鼎简朴庄重的特点,又赋予了楚器向上张扬的态势和灵巧生动的造型。楚式升鼎这种有别于传统造型的全新的工艺形象,既是狂放不羁的楚人大胆创新的结果,也是国势强盛后的楚人与中原诸国分庭抗礼之下的时代产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24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