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移民生活探访你在他乡还好吗

淅川县九重镇邹庄村生态果园风景如画,吸引游客前来休闲观光。杨冰摄

11年前,为保丹江一渠清水顺利北上,南阳市淅川县上集镇李山村户口人挥泪离别南阳故土,外迁至荥阳市北部高村乡司马安置点。河南商报记者宋亚猛摄

□河南日报记者孟向东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曾倩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水北调工程移民村淅川县九重镇邹庄村,了解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继续做好移民安置后续帮扶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种田务农、外出务工、发展新业态一起抓,多措并举畅通增收渠道,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南阳是全省移民大市,现有水库移民40万人左右。丹江口水库年兴建,大规模移民分两次:一是初期工程移民。二是南水北调库区移民。

都说南水北调难,难在哪儿?在移民。为了让南水北调工程沿线人民喝上甘甜纯净的丹江水,库区16.6万移民为大家、舍小家,泪洒故土、远走他乡,用奉献诠释了忠诚。“四年任务、两年完成”,南阳人民创造了世界移民史上的奇迹。十多年来,各地实施“强村富民”战略,加大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力度。广大移民搬离了祖祖辈辈生活的故乡,在新家园的新生活是怎样呢?记者探访了移民村。

安居——移民新村美如画

5月25日,记者来到卧龙区蒲山镇杨营新村杨海青家,老杨看着半边墙上或黑白、或彩色的照片,回忆起移民前的生活。“大多都住土坯房,屋外瓢泼大雨,屋里小雨连连。”这样的居住环境在杨营村一直持续到移民前。

“这张是俺的全家福,男女老少总共13口人,你看个个都笑得合不拢嘴。我们家三个儿子和大孙子都满十八岁,够立户条件,总共分了4套独立小院,我现在跟着大儿子一起生活。现在大孙子也结婚了,这个是孙媳妇。平时都各忙各的,前年春节人终于聚齐了,照了个全家福。”

在老杨家的小院内,院子被分割成好几块小菜园,种了七八种蔬菜,生机勃勃,青翠欲滴。路边花坛内月季花开,绿树掩映,“从土坯房到4个独立小院,以前想都不敢想。现在村里有小学,出门不远就是教室,村里还有医疗室,有个头疼脑热的出门走不远就是诊所了。现在的生活真是比蜜还甜!”老杨一边走一边感慨不已。

为了确保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把移民安置的过程,变成脱贫致富的过程。各地移民新村纷纷筑起小洋楼,只等移民来,动员群众“让地”,保证了移民每人配给1.4亩耕地,让移民没有后顾之忧。

村部、标准医疗室、学校、文化广场、水泥大道、供电线路、通信线路、有线电视……一个个特色独具的移民新村,让移民乡亲一步迈进了美如画的新生活。

思乡——故乡何曾是他乡

“美!有山有水,还有鸟!”5月21日下午,南水北调最小移民孟庆辉第一次碰到故乡的水,显得格外激动!

年6月26日,淅川县仓房镇沿江村整村移民到了辉县市常村镇的移民集中安置点,浩浩荡荡的搬迁队伍中,有一个出生不足24小时年龄最小的移民,他的名字叫孟庆辉。年6月26日2时40分呱呱坠地的他,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淅川县16.6万移民中年龄最小的移民:出生不到24小时就坐上了专门为他和他的母亲彭兴梅准备的救护车,从淅川县仓房镇沿江村移民到了公里外的辉县市常村镇。

马上要过10周岁生日了,庆辉父母就带着他踏上了重回丹江怀抱之旅!

曾经他们背井离乡,携家带口,怀着对生养故乡的不舍,选择了移民他乡,寻根祭祖就成了移民们心中心心念念的心愿。

“哥、嫂,咱们老姊妹七个,就剩我这个老骨头了……”今年清明节前,丹江两岸阴雨绵绵。在淅川县滔河乡黄楝树村,看着曾经熟悉的村落被茫茫丹江水库和苍苍林木覆盖,回乡祭祖的南水北调移民李凤娥感慨万千……

十年前,这里是李凤娥的娘家,但所有关于这里的记忆都随着那场世纪大搬迁,永远封存在了丹江里。近70岁的李凤娥永远也不能忘记年的8月,为了丹江清水北送,他们一家与全村人一起,跨过丹江,远迁到几百公里之外的漯河市临颍县巨陵镇罗山移民新村。

“大半截子入土了,一定要回去看看。”远离故土十年后,李凤娥打定主意要回老家看看。

像李凤娥这样思念故土的移民很多很多。每逢清明节,很多远迁到青海、湖北、河南等三省七县市的游子,总会不约而同地回到他们魂牵梦绕的故乡,给祖坟培两捧土。

故乡何曾是他乡!

奔小康——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这放在10年前想都不敢想。”南阳市淅川县九重镇邹庄村曾经的贫困户刘红向记者“炫耀”如今的生活,住房、医疗、出行、小孩上学也都有保障,解决了后顾之忧,全家年收入达七八万元。

“搬来前,老家有30多亩地,累死累活一年到手2万多块钱;搬来后,分到18亩地,种地全都是机械化,还有无人机喷洒农药。”现如今,邹庄村全村余人从事果蔬产业服务,人均月收入达元以上,年,村民人均年收入增加近2万元。

村民邹新曾算了一笔账,“现在家里有土地流转租金收入,有移民补助,有分红,自己还在村里当保洁‘拿工资’”。

邹新曾口中的土地流转租金,来源于年邹庄村利用南水北调移民村产业发展资金建立起来的邹庄丹江绿色果蔬园基地。该基地流转土地亩,种植猕猴桃、莲藕、葡萄等果蔬,是一个集采摘、住宿、餐饮于一体的生态观光园。

“想吃鱼吃鱼,想吃肉吃肉,生活上比较好。吃点粗茶淡饭,现在反而成了‘改善饭’。”该村党支部书记邹玉新介绍,村民不仅获得“租金”,还能拿到“薪金”和光伏发电等分红。

借助绿色发展的东风,如今的邹庄村驶入产业发展“快车道”。烟叶种植、规模化养殖场、光伏发电等一项项因地制宜的特色产业和项目建设,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南阳市南水北调工程运行保障中心(市移民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的南阳,一批彰显移民特点、适应市场需求的特色产业初具雏形;一些移民村成为当地最美乡村样板;61个南水北调库区移民村实现了“村村都有集体收入和总收入超过万元”的“双突破”。年,全市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比年的元增长78.7%,年均增幅15.7%。

因地制宜、富有特色。移民村及周边村落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移民村组集体经济明显壮大,宛城大地的移民村成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先行者和排头兵!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35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