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世本帝王世纪少皞即青阳论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由于是视频稿,所以文章有所繁臃,列位看官请见谅。

本集是《格局宏大》的第二集,上一集的开头我先交代了,在《格局宏大》这一节我要传达两条信息,第一条,咱们中国的政权历史,应该上溯sù到神农氏时代,才更加的合理。上一集咱们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这一集咱们要传达第二条信息,我要论述黄帝的继承人问题。我在本书的《启》中,就曾经说过,伏羲那是儒家大一统学者们臆造出来的称谓。而这一集,我要破解汉家大儒们所制造出的另一个大谜题,青阳。第一集我也说了,这个问题对很多哥们们来讲,也许会感觉生涩,但是对我的确很重要,呵呵。那么青阳是谁呢?咱们再把咱们前文一起读过的《五帝本纪》再请回来:

…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

青阳又叫玄嚣,是黄帝与嫘祖说生的嫡长子。嫡长子就嫡长子呗,黄帝的嫡长子,正宗的华族后裔,还能有比他更正宗的吗,呵呵?但问题是,青阳的身份却成了千古迷云。那就是无论汉朝的《世本》,还是西晋朝皇甫谧的《帝王世纪》,都把青阳和少皞联系在了一块。青阳就是少皞,少皞就是青阳,成了历史定论,这是我绝对无法接受的,所以我得批驳批驳,呵呵。先说《世本》是什么时代的书?最早的《世本》肯定是先秦时期的书,但是经过了多次编撰,清朝的经史学家孙星衍就认为,他说西汉的刘向和三国的宋衷,他们都整理过《世本》。而《世本》中关于青阳的文字,是这样写的:“少皞是黄帝之子。金天氏少皞。青阳既是少皞,黄帝之子,代黄帝而有天下,号曰金天氏。少皞名挚。”

注意关键词,少皞名挚。而皇甫谧的《帝王世纪》中关于青阳,则是这样写的:

“少昊帝,名挚,字青阳,姬姓也。母曰女节。黄帝时有大星如虹,下流华渚女节梦接意感,生少昊,是为玄嚣。”

《世本》说少皞名挚,皇甫谧也说少昊帝名挚。少昊就是少皞。那么少皞是谁呢?咱们在《启》中正式讲过太皞,说太皞源自于红山文化。而典籍中,说太皞以龙为图腾,这个咱们都大幅引用过,而红山文化中也的确普遍发现了龙的形态。现在,咱们又正式提出一个少皞。那么少皞是谁?咱们讲黄帝时曾经引用过两段文言文,一段是西汉桓宽的《盐铁论》说:“轩辕战涿鹿,杀两皞、蚩尤,而为帝。”另一段,《逸周书.尝麦解》则说:“蚩尤于宇少皞,以临四方。”

哎,太皞、蚩尤、少皞,这都是历史上东夷族的领袖,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是《世本》和皇甫谧等却要说,黄帝的嫡长子青阳那就是少皞,怎么意思呀?是说,黄帝把自己的嫡长子派去给东夷族当首领了?还是有人,别有用心的,想否认历史上曾经有东夷族存在呢?呵呵。照理说呀,黄帝派自己的嫡长子去当东夷族的首领,这个应该是可以否定的。因为《左传.昭公十七年》中有这样的话:

“秋,郯子来朝,公与之宴。昭子问焉,曰:‘少皞氏鸟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大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仲尼闻之,见于郯子而学之。既而告人曰:‘吾闻之,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犹信。’”

《左传》咱们不能太怀疑,对吧。依据《左传》的这段记载,少皞的图腾是鸟,这是历史上再明确不过的。如果少皞是黄帝的大太子,那么必尊其父的图腾,怎么能够另搞一套呢?如果另搞一套,那就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叛乱,呵呵。曾经的岁月,统治百姓躯体的帝,也必是统治百姓灵魂的宗教领袖。以大太子的身份,如果背弃了黄帝所提出来的,宏观的天地山川祭祀理念,这不就等于动摇了黄帝君权神受的统治合法性嘛,是不是这个道理呀?

可许您会反驳说,如果是黄帝授意的呢?为了更好的统治刚刚被征服不久的东夷族,黄帝特意让他的大儿子在夷人之中,另创一套,或者整合了东夷人原有的,以鸟为神的宗教体系呢?如果那样的话,您说青阳的后代有没有可能,成为华族的领袖?而后来的帝喾,那是青阳的孙子。很明显,作为一个大智大勇的政教合一的领袖,黄帝会在金钱、美女,当然了当时没有金钱,会在物质上,女人上大度恩惠,但是对宗教,绝对没有委曲求全的可能性;而且黄帝之后的华族人也绝不可能会让一个异教者来当他们的领袖,对不对,这就如同,穆斯林会叫一个犹太牧师来当他们的哈里发吗?呵呵。

而郯子说,“…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您如何理解这句话?无论《帝王世纪》还是《世本》都说少皞名挚,字青阳,我觉得,这明显就是绞尽脑汁的杜撰。因为在这两本书中,只有青阳一个人有“字”,呵呵,而不见第二个人有字。新石器时代的人有“氏”有“姓”,哪来的“字”呀,对吧?而挚这个名字,偏偏唐尧的哥哥,偏偏名字也叫作挚,呵呵。

《太平御览》说:“挚在位九年。”

《今本竹书纪年疏证》说:“(喾)帝子挚立,九年而废。”

这个挚,就是后来被弟弟唐尧篡夺了政权的“帝挚”。咱们中国人,很多人并不知道,曾经还有一个帝挚,对吧?大家总说,上古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实际上是六帝,帝喾和唐尧之间还有一个帝挚,那么为什么要把帝挚拿下去?这明显是出自于儒生的意识形态,因为唐尧篡夺了帝挚的帝位,不合乎儒家理念。青阳是帝挚的曾祖父,如果按照《世本》和《帝王世纪》的说法,曾祖父名字叫挚,重孙子名字也叫挚,咱们中国有这样的例子吗?呵呵。因此“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这句话,我的理解是:

我的高祖少皞是帝挚所册立的;

或者,“少皞”这个名字,是帝挚赐给我高祖的;

再或者,我高祖少皞曾经得到过帝挚的册封。

也就是说,曾经在帝挚时代,华夏政权开始对东夷族的领袖之一的少皞,采取了一些举动。那么帝挚为什么要册立或者叫册封少皞呢?因为他爸爸也干过这种类似的事儿。《山海经》:“帝俊赐羿彤弓素繒,以扶下国…”

帝俊即是帝喾。就是说,帝喾曾经赐给了羿红色的弓和本色的丝绸,让羿“以扶下国”。说,以扶下国,听起来好听,应该是授权于你,胁迫统治下国,对吧。而《帝王本纪》关于这一段,则是这样写的:“帝羿有穷氏…至喾赐以彤弓素繒,封之于鉏chú。”

注意昂,这个帝羿,不是后来那个篡夺了夏后朝太康王位的那个后羿,那个后羿是这个帝羿的后代。而帝羿,则是经过了帝挚的爸爸,帝喾的册封。而少皞,则是由帝喾的儿子帝挚所册封的,这中间差着一辈。那么少皞和后羿,他俩到底是什么人呢?虽然所有人都是心知肚明,他们俩都是东夷族。但是你却发现,极少有史料,明确说他俩是东夷族的,也许是心知肚明了,觉得不用写,呵呵?再或者,秦朝之后,会读书写字的人,本能的反感明确的写?羿,我翻了不少书,终于找到了几处,明确说羿是东夷族的。屈原的《天问》中有:“帝降夷羿,革孽夏民。”

这说的就是帝羿的后代,后羿篡夏的事儿,而这件事儿,后文我会详细的讲,十分有意思。而吕不韦的《吕氏春秋.勿躳》篇中,只有四个字:“夷羿作弓”。还有一处,《左传.襄公四年》中有:“夷羿收之”的表述。

实话说呀,有关后羿是东夷族,我就找到了这三处,也许是因为我的读书量不够,呵呵。虽然字都不多,但毕竟都说明白了,羿部族,那就是东夷族,对吧。但问题是,明确说少皞是东夷族的,却我一处没找到,只找到一些这样的话,三国谯qiáo周的《古史考》说:“穷桑氏,赢姓也。以金德王,故号金天氏。或曰,宗师太皞之道,故曰少皞。”

注意昂,谯周说少皞姓嬴,而嬴,咱们都知道秦国姓嬴嘛,您先记着这一点。再就是咱们曾经N此引用过的西汉.桓宽的《盐铁论》:“轩辕战涿鹿,杀两皞、蚩尤,而为帝。”《逸周书.尝麦解》:“蚩尤于宇少皞,以临四方。”

虽然这些文章,都是把少皞、太皞和蚩尤放在了一块,但是毕竟没有明确的说少皞就是东夷族,呵呵。怎么办呢?虽然咱们都明白,少皞那就是东夷族,但我是理科生嘛,呵呵,我可不能被爱较真儿的哥们给问的张口结舌。那么怎么办呢?我思来想去,放点大招吧,费点劲吧,呵呵,既然《左传.昭公十七年》说:“秋,郯tán子来朝,公与之宴。...郯子曰:‘...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仲尼闻之,见于郯子而学之。”

既然这个是明确的,你总不能怀疑《左传》吧,对吧。既然说,少皞氏是以鸟为图腾,仲尼闻之而学之,这个是明确的。仲尼,孔子嘛。先说个笑话昂,您是否想过,孔子他老人家为什么要向郯子学习呢?您肯定张口就说,孔子嘛,大学问家,爱学习呗。这当然是肯定的,呵呵。我告诉您,孔子他老人家就是少皞的后裔,证据见于《礼记.檀弓上》:“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既歌而入,当户而坐。子贡闻之曰:‘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梁木其坏、哲人其萎,则吾将安放?夫子殆将病也。’遂趋而入。夫子曰:‘赐!尔来何迟也?夏后氏殡于东阶之上,则犹在阼也;殷人殡于两楹yíng之间,则与宾主夹之也;周人殡于西阶之上,则犹宾之也。而丘也,殷人也。予畴昔之夜,梦坐奠于两楹之间。夫明王不兴,而天下其孰能宗予?予殆将死也。’盖寝疾七日而没。”

意思是说,孔子他老人家,早上起了床,背着两手,拖拉根拐棍儿,在门外面来回的遛弯。一边遛弯,一边嘴里唱着:“泰山将要崩塌了吗?大梁将要折断了吗?哲人将要凋零了吗?”唱完了,进了屋中,对着门坐下。这是在等着有人来呼应他的歌。子贡听到了孔子的歌声,说:“如果泰山若是崩塌了,叫我们仰望什么呢?如果大梁若是折断了,如果哲人若是凋零了,我们又能依靠于谁呢?歌中的意思,夫子大概是要生病了吧?”于是就赶忙走进屋中。孔子说,赐。子贡的名字叫赐。孔子说:“赐,你怎么进来的这么迟呀?夏后氏,停灵柩于东阶之上,那是把死者当作主人看待的;商朝人,停灵柩于两楹之间,那是介乎宾主之间的位置;而周人则是把灵柩停在西阶之上,那是把死者当作宾客看待的。我是殷人的后代,昨天晚上,我梦见自己坐在两楹之间...”孔子这是在交代自己后事,告诉自己的学生,如果我死了,把我的灵柩要停在两楹之间。为什么呢?孔子自己说的很明白:“而丘也,殷人也。”

果然,七天之后,孔子他老人家就病逝了。孔子的祖上是宋国人...我多说两句昂,尽量的多传达点信息,我之所以把稿子这么写,就是为了多传达点信息,免的您觉得花两块钱,听我在这儿嘚吧嘚吧,得物有所值嘛,呵呵。

孔子的祖上是宋国人,而宋国的始祖,是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微子投降了周武王之后,得到了宋国。毛主席说微子是汉奸,为什么说是汉奸呢?我后文会讲,呵呵。在春秋初期,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是当时宋殇公的大司马,就是宋殇公战车军的总司令。《左传》说宋殇公在位了10年,打了11场战争,民不堪命。于是宋国人起来推翻宋殇公,但是孔父嘉是宋殇公的大司马,只要有孔父嘉在,就推翻不了宋殇公。于是宋国人就先去攻打孔父嘉,最终把孔父嘉和宋殇公一块都给杀了。孔子他们家,当时在宋国,那属于人民公敌,在宋国实在是没法待了,这才迁居到了鲁国。所以孔子是商朝的后裔,而你读《史记.殷本纪》第一句话是什么:“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

说商人始祖契的妈妈叫简狄,简狄吃了个鸟蛋,于是生下了契,呵呵。而咱们刚才读谯周的《古史考》,说少皞姓嬴,对吧。而最著名的赢姓,是秦国。那么《史记.秦本纪》的第一句话是怎么写的呢?“秦之先,...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

还是一个吃下鸟蛋,生下祖先的故事,呵呵。我告诉你,还有什么,呵呵,《魏书.高句丽传》说...高句丽在哪儿,您脑海中肯定有方向感哈。说高句丽的起源:“高句丽者,出于夫余,自言先祖朱蒙。朱蒙母河伯之女,为夫余王闭于室中。为日所照,...即而有孕,生一卵,大如五升。夫余王弃之与犬,犬不食;弃之与豕,豕又不食...夫余王割剖之,不能破,遂还给其母。其母以物裹之,置于暖处,有一男破壳而出。”

高丽人的祖先,还是一个鸟的故事。不仅如此,大清王朝的《满洲实录》,说满族的祖先出自于哪儿呢?是这样说的:“满洲国之源出自长白山东,布库里山下一泊,名布勒湖里。初,天降三仙女浴于泊...浴毕上岸,有神鹊衔一朱果置佛库伦衣上,色甚鲜妍,惜之不忍置于地,遂含于口,著衣时,所含之果直落喉中,即成孕,欲升去而不能...”

还是一个因鸟而怀孕的故事。注意昂,这些故事距离少皞氏“鸟师而鸟名”的时间跨度,可是有四千多年。而这些故事都是发生咱们中国的东部。秦国人的祖先曾经是商朝的臣属,在商朝时代,曾经发生过一次惨烈的吐火罗人入侵事件。商王派秦人的祖先,当然了,当时不仅仅只是秦人的祖先,应该还有很多,至少还包括了郧国人,等。商王派他们到今天的陕西去驱逐戎狄,最终他们就留在了中国西部。当然了,关于这些儿,我后面都会讲到。

咱们讲黄帝打蚩尤的时候,曾经大致的勾勒出了一个东夷族的生活区域,当然了,更得参考,考古发掘出来的青铜器铭文。曾经的东夷族,大致生活在今天的江苏北部、安徽的东部、整个山东以及河北,最远一直远达长白山。好了,下面我正式说我的大招,我把《左传》中,但凡提及以鸟为图腾的封国都给挑出来了,你看看,他们历史上都是生活在哪儿。如果多是生活在我刚才所说的那个东夷区域,那么少皞就明确是东夷族呗。但是再交代一遍昂,因为曾经发生过戎狄侵商事件,所以少皞后裔中的嬴姓,分布的有点乱;而允姓,历史上那可是老有名了,曾经咱们中国西部的戎狄为什么都自称允姓?就是因为郧国。因为郧国是东夷族少皞后裔,而商王朝的主体,也是东夷少皞系。商王派东夷中的一些部族,到陕西去打戎狄,因为信任郧人,所以把当时但凡俘虏的,或是投降臣服的戎狄,都交给了郧人节制。所以这些戎狄族群,都自称允姓。你先知道这么个事儿,等咱们后面讲商朝历史和西周历史时,您就彻底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儿了。少皞后裔有四个大姓,嬴、允、已、偃,嬴姓最大。咱们先把赢姓和允姓放到后面,咱们先看看其他两姓都生活在哪儿:

莒jǔ:已yǐ姓,在今天山东省日照市的莒县;

群舒:偃姓,《左传.文公十二年》中有“群舒叛楚”的记载,杜预注:“舒国今庐江舒县。”就是今天的安徽省合肥市的庐江县;

六:偃姓,在今天安徽省六安市境内;

蓼:偃姓,在今天的河南、安徽两省的交界处;

英氏:偃姓,《左传.僖公十七年》中有“齐人徐人伐英氏”的记载,因此他的地望应该是在苏北。

你看这些国家,是不是都生活在传统的东夷区域内,对吧?少皞的这两个姓,族群相对比较小,嬴姓可是有大的,有您耳熟能详的。

奄:嬴姓,商朝灭亡之后,奄是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反周的最核心力量,最终被周公姬旦所攻灭。

最终奄的国土,成为了周公姬旦的鲁国。鲁国在哪儿,这就不用讲了,是吧,呵呵。注意昂,奄和鲁国的都城都是在曲阜,而《帝王世纪》说:“少皞邑于穷桑,都曲阜,故或谓之穷桑帝。”而《古史考》前面咱们也引用过了:“穷桑氏,赢姓也。以金德王,故号金天氏。或曰,宗师太皞之道,故曰少皞。”这两则都明确的说,少皞称穷桑氏。而历史上的后羿,则称为有穷氏。一个是穷桑,一个是有穷,呵呵。《帝王世纪》话:“羿自鉏迁于穷石,因夏民之不附以代夏政,偪bi篡帝位,故号有穷氏。”

怎么就跟“穷”干上了呢?呵呵,而且少皞的都城曲阜,当时叫做穷桑;而后羿的都城则叫做穷石。那么这个穷桑跟穷石又是什么关系呢?少皞的穷桑氏与后羿的有穷氏,相互之间又有没有关系呢?关于穷桑和穷石,自古争论不断,但都是一头雾水。这个问题我来作解答,很明显,问题的关键就是在于这个“穷”字上,对吧。那么到底什么是穷呢?呵呵。这个问题咱们下集再讲,呵呵。奄国,这是好大的一个赢姓,对吧,在山东,这是很明确了。那么还有哪些嬴姓大国呢?

徐国:赢姓,殷商旧国,曾经与奄人一同反周。国都在今天的徐州。

如果这个徐国你若是没听说过,那么周穆王幽会西王母,徐偃王趁机造反,造父驾车疾驰平叛,这个故事您肯定听过。这个徐国可不得了,直到周宣王时代,这个徐国才真正的臣服于周朝。而这个时候,距离西周灭亡仅剩三十几年了。

费氏:赢姓,《尚书.费誓》中称其是奄和徐,共同反周的同盟军。最终被鲁国所灭,费地后来成为了鲁国季氏的私邑。今天的山东省临沂市有费县;

葛:赢姓,《左传.僖公十七年》中有葛赢为齐桓公夫人之一的记载,地望虽不可考,但很明显,距离山东齐国不会太远。

菟裘tùqiú:赢姓,在今天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

郯:赢姓,在今天山东省临沂市郯tán城县。

很明显,上述这些嬴姓依旧都是生活在中国的东部。都是生活在咱们刚才所说的,那个传统的东夷区域之内,对吧。但是,最著名的嬴姓之国,赵国、秦国、梁国却都是兴盛于西部。为什么是兴盛于西部呢?这个刚才讲了。秦、梁、赵,这都是嬴姓,而且出自同一个祖宗。真正建立起秦国的秦庄公,跟建立梁国的始祖,他们俩是亲哥们。而秦、梁、赵,他们共同的祖宗名字叫作戎胥轩。虽然戎胥轩名字中有一个戎字,但他不是戎狄,而是东夷族少皞系。是因为商王曾经派戎胥轩的祖上去打吐火罗,把戎狄打出了农耕区之后,戎胥轩的这个部族就在今天的甘肃泾川驻扎下来了,为商朝守边。因为总是与戎狄打交道,所以这才被冠了个戎字。后来周人灭亡了商朝,戎胥轩这个部族成遗臣了。当时这个部族的族长,就是戎胥轩。当时的情况就跟大明朝灭亡之后,吴三桂成遗臣了情况差不多。周朝灭亡了商朝,戎胥轩在情感上不愿意降周。但戎胥轩人家的实力毕竟在哪儿摆着,所以周朝当然想能够和平的招降戎胥轩,于是就搞了个折中办法。他让姜姓的申国,嫁了个女儿给戎胥轩,于是戎胥轩在名义降了申,但申国是周朝臣子嘛,降了申也就等于降了周。而戎胥轩的正宗后裔,那就是历史上十分著名的申戎。申戎始终为周朝守边,当然他们也咗了很多妖儿,呵呵。嬴姓之中还有两个国家:

江国,在今天的河南驻马店境内;

黄国,在今天的河南潢川县;

这两个国家,之所以在那个地方,应该与商朝向湖北用兵有关。商汤与夏桀决战之前,是先行征服了湖北。而著名的商高宗武丁,他也曾大规模的征讨过湖北。商人为什么要打湖北呢?为了得到锡青铜。而少皞后裔的允姓,除了有郧国在今天湖北省十堰市的郧县之外。还有:

上鄀:允姓,在今天湖北省襄阳市的宜城;

下鄀:允姓,在今天河南省淅川县的丹江左岸。

这两个国家,在逻辑上都应该与郧国一样,都是曾经驱逐戎狄的英雄。他们曾经肯定都是在陕西境内,后来是因为周人得国之后,把他们给挤压倒了鄂北。而考古证明,那个郧国,有自己独特的纪年方式,跟周人不同。实际上,真的没有必要花这么多的时间,去论证少皞也是东夷族。当然了,呵呵,我也是想找机会,能够多传达信息,呵呵。既然咱们已经罗列了少皞的后裔,那么就索性把太皞的后裔也统计一下,呵呵。实际上咱们在《启》的那一集中,已经统计过了,太皞氏到了周朝,只剩下了四个蕞尔小国:

任:风姓,在今天的山东济南;

宿:风姓,在今天的山东东平;

须句:风姓,在今天的山东东平东南;

颛臾:风姓,鲁国的附庸国,在今天的山东费县。

咱们罗列了少皞后裔,又罗列了太皞后裔。看完之后,你肯定会心生疑窦,照理说太皞这才是东夷族的正宗呀,太皞的图腾,甚至可以直接追溯到牛河梁女神。但太皞的后裔怎么就这么少呢?少的根本就没法与少皞后裔的数量相对比,对吧。而这儿,也是咱们这一集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太皞后裔之所以会远远少于少皞的后裔,根源应该就在于帝喾册封了帝羿,而帝挚又册封了少皞的缘故。应该是,黄帝他老人家虽然说打败了东夷族,但是并没有能够从根本的内心,臣服东夷。而接下来的颛顼,是一个能力比较弱的人。“颛”,从专从页。“专”的本意是轮廓线和缓起伏的山丘;而“页”,指的则是人头。“专”和“页”组成的字,代表的就是“圆头胖脑”。《淮南子》说:“猛兽食颛民。”

这个颛,是忠厚、淳朴之意,或者直白点讲,是反应迟钝的意思。而“顼”,汉字把一切与玉有关的文字,都给加上了“王”字旁。玉是通灵的嘛,而最早的王,则都是大祭司。祭祀神灵的时候,需要首先摆上玉器,这才能够让神附体。哎,玉就是联通神与人的钥匙。曾经的部族族长都得随身佩戴玉。后来儒家兴起之后,“子不语鬼怪神力”嘛,儒家不搞鬼神儿,祭祀的意义改变了。商朝之前的祭祀,那就是虔诚的祭祀鬼神。而儒家的祭祀,则是一种凝聚人心,实施和谐统治的手段。所以玉从代表权利,渐渐的转变成了代表富贵,只要你有钱,平民也能戴玉。但是,我认识个哥们,不仅戴个大玉牌子,而且两只手戴了好几个翡翠大戒指。戒指实际上是舶来文化,最早应该起始于美索不达米亚,就是今天的伊拉克。外国人那个戒指,起初实际上是个印章,代表的也是权力,一般都是金属作的。那你戴些翡翠大戒指,又戴个大玉牌子什么意思?你想没想过,玉曾经那可是通灵的,你戴那么多玉,代表你是跳大神的吗?哈哈。

正因为,最初的玉是权利的象征,呵呵。所以表示玉的字,统统都会有一个王字旁。而顼字,从玉从页,刚才咱们讲了,页代表的那是人头,再加上王字旁,代表的就是头戴王冠的人。而把颛顼二个字放在一块,意思就是一个忠厚淳朴的,胖头圆脸的,反应甚至还有点迟钝的,头戴王冠的中年人。颛顼是黄帝第二个儿子昌意的长子,因为颛顼的能力比较弱,所以颛顼死后,他的儿子穷係虽然也很有本事,但是王位,依旧还是被今天咱们的主角,青阳的孙子帝喾给抢去了。帝喾这是强者,所以从帝喾开始,华族要真正开始对东夷族建立起统治。历史是英雄创造的,帝喾的这一生,不仅追求要对东夷建立起统治。他还向北、向南,大量的搞殖民。下一集咱们正式讲帝喾。为了对东夷族进行统治,帝喾册封了东夷族羿部落的族长,赐给他“彤弓素缯,以扶下国”。呵呵,你说是,扶下国呢,还是威慑征讨于下国呢?呵呵,对吧。羿部族的聚居地在鉏,那么鉏在哪儿呢?鉏就是今天的山东济南。注意昂,那一带曾经可是属于太皞氏的地盘。而到了帝喾的儿子帝挚,他又册封了少皞。少皞的都城在曲阜,那里曾经依旧还是太皞氏的地盘。很明显,帝喾册封帝羿,帝挚册封少皞,这都是以夷制夷的手段。

华族的领袖,不仅仅要打败东夷族,而是要一块一块的,彻底把东夷族纳入自己的统治;要把东夷族,变成自己的二流子民。这个目的,到了唐尧的后期,基本上实现了;到了虞舜时期,彻底实现了。而这个根儿,就在于帝喾和帝挚说实施的以夷制夷的正确策略。而帝挚,干的比他爸爸高明,帝喾很可能只是注重于扶持傀儡,武力打压。而帝挚则是要在思想上,进行彻底的分化瓦解。东夷族曾经最强大的是太皞系,他们以龙为图腾,而现在,中央政府又扶植出了一个,以鸟为图腾的东夷族新领袖。《史记.五帝本纪》在颂扬虞舜功绩时说:“长、鸟夷,四海之内,咸感戴帝舜之功。”

东方的鸟夷,这很明确,这就是东夷族的少皞系。那么长夷呢?太皞以龙为图腾。龙,蛇也,“长虫”也。而在二里头遗址的一个墓葬之中,曾经发现了用绿松石拼成的龙。由此咱们可以很笃定的说,曾经的时代,以龙为图腾的太皞系,与以鸟为图腾的少皞系,他们是长期并存的关系。只是因为华族中央政府的扶植,偏袒。少皞系的规模,渐渐的后来居上,远远的超过了太皞系。甚至都不能够排除,有没有可能一种性,连“少皞”这个名字,都是由帝挚策划出来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要“龙”、“鸟”内耗,削弱东夷族的整体实力,安安静静的当西部华族的顺民。

说了这么多,最终还得落脚在青阳身上。好在咱们现在毕竟搞明确了,历史上的少皞,那是东夷族的首领,是帝挚时代的人物。无论《古史考》说少皞是姓嬴也好,还是《国语》说少皞是已yi姓也罢。咱们刚才都梳理了,嬴、已,乃至允、偃,都是少皞的后裔,因此少皞到底姓什么,他跑不出这四个姓就是了。那么我现在问你个问题,如果少皞若真的就是青阳的话,而青阳又是黄帝嫡长子的话,那你说青阳应该姓什么?呵呵您肯定张口就来,姓“姬”呗。他爸爸黄帝姓姬,那作为嫡长子,青阳是不是当然也姓姬呀?对吧。而青阳的确姓姬。那么有什么证据说,的确姓姬呢?因为周王朝的缔造者后稷姓姬,这是当然毋庸置疑的,对吧。后稷之所以姓姬,是因为他,曾经没有象他的两个兄弟,就是是商人的始祖契和唐尧那样真正封疆列土,受封到地方。后稷这个名字实际上是来自于虞舜所任命的职务称谓,后稷始终都是在中央担任职务,而他的两个兄弟,契和唐尧,则曾经都是地方上的诸侯,得到了真正的封疆列土了。所以他俩都有各自不同的姓。注意昂,咱们总是姓氏、姓氏,联在一起说。而实际上姓和氏,那是不同的。关于姓氏咱们曾经讲过,再啰嗦一遍,呵呵。姓是母系社会的文化遗传,比如说咱们曾经讲过,咱们中国有十大古姓:妫、姚、姬、姜、姞、好、姒、嬴、妘、偃

也就是说,在神农氏王权崛起之前。神农氏是姜姓,神农氏是姜姓的一个分支。神农氏应该是一个父系王权,而在神农氏这个父系王权崛起之前,曾经的中华大地上的西部华族。注意昂,是西部华族。嬴和偃,虽然咱们刚才说了,是东夷族少皞系的姓。但是,少皞系的这个嬴,是夏启赐予的;而偃,则是夏启的爸爸大禹赐予的。那么大禹和夏启为什么要给东夷族的首领赐这两个姓呢?天下没有无缘无故的事情,是吧,不可能是一拍脑袋想出来了这两个姓。应该是曾经的中华西部,有上述那10个大的,以女性为统治者的大型的部落。

而氏,咱们刚才已经拿神农氏举例子了,氏是姓的分支。受封了,真正的封疆列土了,最高统治者会赐给你一个姓,比如说唐尧姓伊yī祁;而商人的始祖契,则姓子。子这个姓,是虞舜赐的。再重复一遍,曾经的分封,受封了,最高统治者不仅会给你一块儿地,还会赐给你一个姓,这代表着真正的封疆裂土,甚至是平起平坐。而后稷的爸爸帝喾,叫高辛氏,而高辛这两个字,实际上是地名。再比如说,唐尧姓伊yī祁,称陶唐氏。就是陶、唐这两块地,都是属于唐尧的封地,所以唐尧真正应该叫陶唐尧,呵呵。而尧,则是谥号。虽然王国维先生考证说,谥号是起始于周懿王或周孝王时代,虽然我也认同静安先生的这个观点。但谥号应该老早就有,只是没形成制度而已,应该是在周懿王或周孝王时代形成了制度。否者的话,有些问题解释不通。而历史上的帝喾,他没有其他的姓,那么帝喾应该姓什么?就应该姓姬呗。而帝喾是青阳的孙子,那么青阳应该姓什么?肯定也是姓姬呗。但问题是,如果你若是说青阳就是少皞,少皞就是青阳的话,可人家典籍上写的很明白,《国语》说的对,谯周的《古史考》说的不对,少皞就应该是姓已。青阳姓姬,少皞姓已,风马牛不相及。因此呀,为了这个姓儿,呵呵,后代的儒生们,这就算是圆不上了,最终竟然搞出了一个什么“破四为三”,唐朝的司马贞就曾经反驳说:

“旧解破四为三,言得姓十三人耳。今案:《国语》胥xu臣云,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jǐ、滕、箴zhēn、任、旬、僖、姞jí、嬛、依是也。唯青阳与夷鼓同己姓。又云青阳与仓林为姬姓。上则十四人为十二姓,其文甚明。唯姬姓再称青阳与仓林,盖《国语》文误,所以至令前儒共疑。其姬姓青阳当为玄嚣,是帝喾祖,本与黄帝同姬姓。其《国语》上文青阳,即是少昊金天氏为已姓者耳。即理在不疑,无烦破四为三。”

刚读起来感觉挺拗口,你得动一番脑筋。实际上司马贞的意思在明白不过了。姓姬,名玄嚣的这个青阳,是帝喾的祖宗;与少皞金天氏己姓的那个青阳,不是同一个青阳。司马贞意思是说,《国语》给写错了。会些错吗?那么为什么曾经的儒生们,一定要把青阳和少皞画上等号呢?更准确的说,应该是,为什么一定要把少皞与青阳画上等号呢?实际上,这应该与,本来是六帝,为什么一定要把帝挚给抠下来的道理一样;与为什么一定要说,黄帝和炎帝他们俩是亲哥俩的道理一样。他们要让历史服务于他们的政治理念。那么他们的政治理念是什么呢?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纲五常呗。

儒家思想对于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那当然是极好的指导思想。所以从汉朝举孝廉开始,到后来的科举考试,考了一千好几百年,考的无非就是儒家那几本书。儒家思想教导人们,要安于自己的阶层,孔老夫子感叹“明王不兴”,可他却并没有说,我自己要去当“明王”,对吧,呵呵。儒家崇古非今,而如果历史上,若曾经发生的都是一些造反的事儿,叛乱的事儿,篡权夺位的事儿,儒者们又怎么去教导老百姓要安于自己的位置呢?是不是这个道理呀。我不是在贬低儒家,我觉得我骨子里就是一个儒生,咱们中国读书人,那个不是先读了《论语》,再读《老》、《庄》。有几个是先读《老》、《庄》,再读《论语》的,是不是呀。所以我认为,我就是一个纯正的儒生。但是,社会要发展,除了安定这是第一要务之外,还得有竞争。你看日本社会,要我说,日本社会那就是儒家思想所打造的典范。上层社会关心下层民众,下层民众尊敬上层领导,一鞠躬就是磬折。磬折出自于《礼记》,孔子他老人家,见到尊敬的人就是磬折。就是鞠躬的角度,象石磬那个样子。也就是说,日本人的那样鞠躬,实际上是咱们的儒家礼仪。但是,今天的日本社会,论资排辈,暮霭沉沉,日本青年说,我们什么都有,就是看不到希望,对吧,呵呵。为了实现政治理念,说说瞎话当然可以理解,我再给你举一个很能说明问题的例子,《古本竹书纪年》:“黄帝即仙去,其臣有左徹者,削木为黄帝之像,帅诸侯朝奉之。”又说,“黄帝死七年,其臣左徹乃立颛顼。”

意思是说,黄帝他老人去逝之后,他的大臣左徹雕了一尊黄帝的木头像,天天领着诸侯们给黄帝的木头像磕头,磕了七年,然后这才拥立了颛顼为帝。左徹为什么要雕一尊黄帝木头像呢?磕了七年头呀!你能够排除,左徹不是为了挟“木像天子”谋一己之权私吗?《古本竹书纪年》明明写在那儿,除了甲骨文和金文,还能有比《古本竹书纪年》更准确的史料了吗?历代儒生们难道都没看到过?我不相信。那么为什么不见一篇文章讨论这个事儿呢?

为什么是七年之后,左徹才拥立颛顼当继承人呢,这个时间跨度是不是也太长了呀?颛顼的爸爸是昌意,不是嫡长子,是黄帝的二儿子。怎么轮也轮不到老二的儿子继位,对不对呀?虽然嫡长子青阳先死了,但未来的帝喾是青阳的孙子,而帝喾那是有爸爸健在的,帝喾的爸爸名字叫蟜(jiǎo)极。人家蟜极活的好好的,不是说生了帝喾之后就撒手人寰了,帝喾的第一个媳妇娵訾juzi氏常仪,在逻辑上,那就是蟜极给娶的。帝喾有四个老婆,通常都说常仪是帝喾最小的老婆,这个说法肯定是不对的。那么既然蟜极活的好好的,为什么不是蟜极继位,而是颛顼继位了呢?会不会,就是因为那个左徹,看着颛顼圆头胖脸,智商还有点迟钝,好控制呢?而颛顼死后,为什么颛顼的后人没能再继续继承帝位,而是由青阳的后人帝喾,继承了帝位呢?您可别说,上古时代,没有嫡长子继承制。如果没有嫡长子继承制的话,那么为什么后来帝喾是把帝位,传给的是他的大儿子帝挚呢?是后来他的小儿子唐尧,篡夺了他哥哥的帝位,要注意的是,唐尧可不姓姬呀,咱们讲了他姓伊祁,他是分家出去的,在法理上他就根本没有继承的权利。而黄帝所创建的帝国,在骨子里,那就是搞血脉相承的,而不是什么部落联盟。正因为唐尧没有继承权,所以到了他晚年才要搞什么尧禅舜位,实际上那是被逼得,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唐尧为什么叫唐尧,而不叫帝尧?虽然《尚书.尧典》写作了帝尧,但《尧典》这篇文章,是儒生后补进去的,也许就是孔子补的,或者直白点说,是杜撰的。

下面我把我脑海中的青阳到底是谁,做个简单的总结:青阳就是玄嚣,黄帝的大太子,法定的继承人。青阳这个名字,很可能与颛顼的高阳、帝喾的高辛一样,都是因采邑封地而名。那么为什么在典籍中却未见青阳之地呢?原因很简单,身为大太子,青阳要随时侍奉在黄帝的身边,虽然有封地,但却不能像颛顼、帝喾那样就国于封地。也就是说,颛顼为什么称高阳氏?因为他曾经就是一个获封的地方诸侯,这跟后来造反的唐尧,为什么称陶唐氏的道理是一样的,对吧。颛顼应该就是左徹,从黄帝诸多的后裔之中,有意挑选出来的这么个人。为什么要挑选颛顼?真的不能够排除,就是因为圆头胖脸,呵呵。而青阳的另一个名字玄嚣,这两字应该是谥号。玄,《说文解字》说:黑而有赤色者为玄。;《周礼·染人》:“夏纁玄。玄纁者,天地之色。”

而纁,则是黑中代红的意思,古通“曛”xun,指的是太阳落山时的那一抹阳光。《仪礼·士冠礼》:“爵,弁服纁裳。”

弁,是帽子。弁服是仅次于冕服的一种天子礼服。是天子视朝,接受诸侯朝觐时所穿用的服饰;而冕服则是天子举行重大仪式时,所穿的服饰。皇帝的弁服是纁色。而纁色即是玄色,是黑中代红的颜射,不是纯正的黑色。玄色从黄帝时代开始,那就是天子的专用色。而嚣,中间的“页”,咱们讲过,代表的是人头。嚣字,即转动的人头,向四面八方宣告的意思。因此玄嚣二个字组合在一起,就是向天下人宣告,这个穿着玄色衣服的,封地于青阳的人,乃是黄帝的法定继承人。

下面咱们最后总结一下,曾经的大儒们,既然他们明明知道东夷族的存在,既然明明知道少皞是谁,那么为什么一定要把少皞和青阳画上等号呢?因为如果承认中国人有炎黄系和东夷系,有各自不同的祖先。那样的话,即不符合君权神授的理念,而且高喊了“尊王攘夷”几百年,夷人是被华夏所瞧不起的,不会再有人象孔老夫子那样直白坦诚的承认自己“我是夷人”。如果一定要分出个谁是华人,谁是夷人的话,那就等于割裂了社会。所以夷人,那就必须得是黄帝的后代。只有这样,才符合君权神授以及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的理念。天子理念那是黄帝他老人家所提出来的,而东夷族不是崇拜龙,就是崇拜鸟,思想理念不同。所以要想实现大一统,那就只能高举君权神授,那么咱们中国就只能有一个祖宗,那就必须是上天的儿子黄帝,呵呵。历史要服务于政治统治,这个道理放眼全世界,实际上都是一样的。我把波斯帝国达拉雅夫一世,标榜自己的前几句石碑铭文誊写在了下面,就能更好的证明我的观点。达拉雅夫一世的铭文是这样写的:

我是达拉雅夫大王,万王之王,诸邦之王,西斯塔斯皮的儿子,亚撒米的孙子,哈卡摩尼族的人。

达拉雅夫王说:……我们家自古就是作王的。

达拉雅夫王说:在我之前,我家曾经有八人作王,我是第九个。

达拉雅夫王说:我奉光明神的命为王,光明神把帝国赐予我。

达拉雅夫为什么要把这么多的词汇罗列在一起,无非就是想要证明自己统治的合法性呗,道理都是一样的,对吧。而后来“君权神授”导致了王权过重,儒生们不又搞出了“天人感应”嘛,是不是呀,呵呵。好了,这一集就到这吧,欢迎收看下一节。下一节同样也是分作两集录,正式的讲帝喾和唐尧。

《老赵读历史.第一卷》第15集视频稿全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39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