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航十四五实干开新局高端访谈着手成

<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全民健康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健康关系每一个家庭的命运。过去五年,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但仍然面临多重疾病威胁并存的复杂局面,看病难、看病贵仍在困扰着很多家庭。

  未来五年,我市如何继续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特别是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5月中旬视察南阳时对中医药事业发展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就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副市长阿颖。

  人均预期寿命由75岁增加至77.5岁

  记者:“十三五”时期,我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多项工作位居全省前列,请您介绍一下过去5年我市居民健康水平、医疗卫生保障条件等发生了哪些可喜变化?

  阿颖:“十三五”时期,我市卫生健康工作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健康南阳”为总目标,抓重点、破难题,补短板、强弱项,固优势、促提升,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我市摘取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两个金字招牌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改善。人均预期寿命由原来的75岁增加至77.5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由10.5%提高到年的24.45%,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二是医疗资源总量不断增加。卫生健康机构数达到1.01万家,医院10家、医院90家,医院18家;总床位数5.77万张、牙椅总数台。全市争取到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55个,总建设规模69.25万平方米,总投资21.51亿元。

  三是公共卫生服务显著提高。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达到74元,比年增加34元,均等化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规划疫苗接种率均达到96%以上,稳居全省综合排名前列。

  四是群众就医负担明显减轻。医联体、医共体基本实现全覆盖,分级诊疗、有序就医格局初步形成,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高水平医疗服务。实行了60多年的药品耗材加成全面取消,基本药物目录品种由种增加到种,卫生健康红利不断释放。

6月底前,全市要完成近万剂次新冠疫苗接种任务

  记者:过去一年,面对新冠疫情大考,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圆满实现疫情防控“清零”目标。下一步,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我市作了哪些新的安排和部署?

  阿颖:目前,全球新冠疫情仍然在持续流行。我市常态化防控工作继续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策略,着重加强重点领域、重点场所、重点环节疫情防控风险监测,规范进口商品和冷链食品追溯调查和应急处置流程,做好重点人群防护和核酸检测。发挥基层医疗机构“哨点”作用,完善卫生应急预案,不断提升疫情防控与处置能力,并根据全国、全省疫情防控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各项防控措施。

  根据新冠疫情防控需要,下一步,接种新冠疫苗将是防控新冠疫情的重大举措。前期,南阳按照国家、全省统一部署,市财政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一次性拿出万元采购47.16万剂新冠疫苗,对重点人群开展了紧急使用工作。从5月份开始,我市按照知情、同意、自愿和免费接种原则,坚持应接尽接,完成辖区常住人口的40%目标人群的接种任务。到6月底前,全市要完成近万剂次接种任务。通过开展大规模人群接种,尽快形成免疫屏障。目前,全市大规模疫苗接种工作正在加快推进,截至5月29日,已对余万人进行了疫苗接种,力争到6月9日前完成近万人第一剂接种任务。

医院新院区建设工地

  医院新院区力争年底前主体完工

  记者:过去5年,我市在卫生重大项目建设方面取得了突破,下一步确定的工作目标是什么?

  阿颖:近几年,我市卫生重大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开工建设了医院新院区等一批项目。

  下一步,我们在抓好防病治病的同时,重抓重推卫生领域重大项目建设,以项目带动卫生事业发展,全方位打造医疗卫生新高地。医院新院区力争年底前主体完工;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和市医疗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力争年底前主体完工;医院、医院力争10月份新址投入使用;医院新院区改扩建项目力争10月份前完成改扩建和搬迁任务;医院、医院三期项目加快前期手续办理,年底前实现开工建设;市妇幼保健院(医院)加快推进项目选址和立项等前期工作。另外,一批县域卫生建设项目也正在快速推进。

艾草收割

  南阳艾产品占据全国市场70%以上

  记者:近年来,南阳强力推进中医药强市战略,在“医、保、教、产、研、文、贸”方面均取得一定成绩,请简要介绍下这方面的情况。

  阿颖:一是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医院73家,中医诊所个,医院床位张,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9个,省级特色专科17个、特色强化专科10个,市级重点专科10个。全市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人,占全市医师的30.98%,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

  二是中医药人才培养得到加强。继续实施国家“岐黄工程”、河南省“”人才工程和“仲景工程”,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目前全市拥有国医大师1人,全国中医药优秀人才14人,全国中青年中医药骨干人才5人,建成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4个。

  三是中医药产业蓬勃发展。中药材种植品种79个,规模化种植万亩以上的有20个品种。中药材种植面积万亩,总产量60万吨,销售额60亿元。全市规模化中药企业39家,全市中药产品年销售收入突破亿元。艾草种植近30万亩,野生艾草年开发利用12万吨,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艾产业种植基地、生产基地和销售基地,艾产品占据全国市场的70%以上,年销售额超亿元。

  四是仲景经方研究持续深入。南阳理工学院张仲景国医国药学院建设了“河南省张仲景方药与免疫调节重点实验室”等省级科研平台,以及“张仲景医学大数据中心”等。仲景宛西制药建成了全国经方药实验室,成功研发了仲景配方颗粒。同时我市经方学术交流活动丰富多彩,在仲景经方运用上进行了学术研究和探讨。

  五是仲景文化广泛传播。成功举办了十四届“张仲景医药文化节”、八届“仲景论坛”和四届“中国艾产业发展大会”,“一节一会一坛”已成为仲景文化的重要交流平台。

村民在淅川县金银花基地采摘金银花

  奋力建设中医圣地、中医高地、健康养生之都

  记者:5月中旬,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南阳期间,对中医药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指示。下一步,南阳将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做好南阳中医药工作?

  阿颖: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医圣祠和南阳药益宝艾草制品有限公司等地视察。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过去,中华民族几千年都是靠中医药治病救人。特别是经过新冠肺炎疫情、非典等重大传染病之后,我们对中医药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们要发展中医药,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

  总书记的南阳之行,主题非常鲜明、意义非常重大、影响极其深远,全市上下倍感温暖、倍感振奋、备受鼓舞,特别是对中医药作出的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中医药的关心   南阳是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在试验区建设方面,主要目标是建设“全球中医圣地、全国中医高地、全国健康养生之都”。重点实施张仲景国医大学复建、医圣祠文化园建设、医院建设、张仲景文化品牌提升“四大”中医药工程,打造传承弘扬仲景文化的重要平台。

  我们将以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为契机,进一步扩充优质中医医疗资源,实施名医、名科、名院“三名”工程,推进南阳中医医疗高地建设;实施“岐黄”工程,加强中医药高层次人才梯队和后备团队建设,选拔造就国医大师、岐黄学者、全国名中医等,推动中医药事业全面发展。

  我们还将继续发挥中医药资源优势,以中医药产业为支撑,打造张仲景健康城,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其总体布局是“1+3+N”。“1”即南阳市中心城区,“3”即医圣祠文化园、张仲景健康养生园、张仲景健康产业园三个核心园区,“N”即培育发展N个龙头企业,建设N个中医药特色小镇、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中药材物流基地等中医药支撑项目。发挥南阳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优势,深入开发“八大宛药”,提升“宛药”品质,建设一批规范化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和“定制药园”,建立现代中药公共研发平台和现代中药科技产业园,打造河南省现代中药优势产业走廊,完善中药全产业链,形成全省中药产业高地。

群众在南召县白土岗镇杜村中药材基地疏剪丹参花

  基本医疗保险新增27种药品

  记者:请您谈谈我市在落实医保惠民政策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阿颖:医保工作关乎千家万户,群众都非常   首先,全面坐实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市级统筹,提高统筹层次,完善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制度,增强基金互助共济和抗风险能力,构建公平、规范、高效、可持续的医疗保障体系。

  其次,完善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新增27种谈判药品纳入南阳市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范围,调整重特大疾病相关药品限定支付范围,将门诊腹膜透析等病种纳入职工重特大疾病保障范围。

  第三,落实城乡居民门诊统筹和“两病”门诊用药保障工作。做好特殊群体医保工作。比如“僵尸企业”和破产企业医保清算移交、退役士兵医疗保险接续等。

  第四,落实药品招标采购工作。积极配合国家药品招标带量采购工作,医院及时回款、药品配送公司及时足额供货。作为我省医药集中带量采购南部区域试点,目前多部门参与的市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招标采购工作领导小组已获批准,各项基础性工作也在同步推进。

  力争全市40%医院医院

  记者:未来5年,围绕“健康南阳”目标,我市将如何精准发力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阿颖:未来五年,围绕“健康南阳”建设,要突出抓好这几个方面:

  一是实施党建引领促进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工程。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全面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使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在党建引领下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二是实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现代化建设工程。全面提升检验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应急处置等能力,完成县级疾控机构标准化建设,做好国家免疫规划工作,努力减少艾滋病新发感染,持续做好慢性病防治和职业健康工作。

  三是实施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建设工程。建设集中统一的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体系,创新医防协同机制,织牢重大传染病救治网络,守住公卫安全底线。

  四是实施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提速工程。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拓展深化医联体建设,积极争取把更多的项目纳入省级设置规划,同步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所有县域医共体建设达到国家评判标准。

  五是实施市级“医院”(医院、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医院)提升工程。建设医院,全部医院水平。加强心血管、儿科等“十大专科”建设,达到省级重点临床专科水平。

  六是实施县级“医院”(县医院、医院、县妇幼保健院)提标扩能工程。医院提质升级成果,推进妇幼保健院提质改造,力争全市40%医院医院,同步推进重点特色专科建设。

  七是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以“优质服务基层行”医院建设为抓手,巩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公有产权卫生室管理,夯实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双网底。

  八是实施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工程。以“建平台、育人才”为抓手,加强学科体系建设;以建设区域医疗中心为载体,扩大人才团队引进成果;实施卫生健康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建好学科带头人、医疗技术骨干、科研骨干“三支队伍”。

  九是实施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提升工程。建立起覆盖区域全机构、全要素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拓展互联网+惠民服务,实现线上线下医疗服务有效衔接,让健康服务更加方便可及。

  十是实施全民健康促进工程。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提高健康行为,改善全民健康状况,持续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南阳日报全媒体记者罗非曹学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60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