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在我国河南省淅川县,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干旱,当地的淅川丹江口水库已经露出了水库底部,一滴水都没有了,天气非常的炎热。当时一群小孩在水库底部游玩,他们在水库底部乱窜乱跑,结果脚步的震动声引起了土地的干裂,结果导致轰然塌陷,不小心踩出了一个很大的洞,幸亏小孩并没有掉下去。几个小孩对于这个大洞也非常的好奇,但是却不敢伸头看,马上跑回来家中,把这件事告诉了家中的大人。家里的大人也很好奇,于是就到大洞口查看,发现在塌陷区里有很多的青铜器,还有陶罐,觉得这件事不一般,就通知了县文物局。
文物局里的专家赶来调查,眼前的场景也让他们非常的激动,通过研究发现这应该是春秋时期的大型墓葬群,专家小心翼翼的清理和挖掘,在里面挖掘出来了多件楚国文物,光是带有铭文的就达到了69件,丰富的文物储存量令人震惊,这件事情立马就震惊了当时的考古圈,引起了考古部门的重视。通过对这些文物的研究专家猜测,墓主人的身份应该是楚庄王的儿子王子午。专家在挖掘的过程中,在其中的一处墓葬里还发现了一堆碎裂了的青铜器,专家小心翼翼地将这些碎裂的青铜器装了两个大麻袋,送到了河南博物馆的文物修复专家手里,希望可以复原这件文物。
据说当时这件文物破碎的已经非常严重了,可以复原过程是非常困难的,就别说要复原成原状了。根据修复专家的回忆说,当时他见到麻袋里的这些碎片,也非常的惊讶,不但碎的非常的严重,有的部件已经严重变形了,而且其中的一些部件已经缺失了。这件文物就是大名鼎鼎的河南博物馆的“云纹铜禁”。当时12个龙形附兽和12个座兽,不仅全部脱离禁体,而且已经残缺不全了,这样的文物就算尽力的修补完成,虽然大体的框架还在,但是很难修复出原形。
当时的修复专家是王长青老先生,面对这样一堆碎块,他也是觉得压力山大,王长青老先生认真的对碎块进行了对比,对碎片进行对接,通过对这些碎块的观察分析,弄清了全部的结构和铸造方法,采用了很多种修复手法,用了将近三年的时间,才把这件文物修复完成。
在年9月,这件修复完成后的“云纹铜禁”终于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它的形状呈长方形,那中间有一个平面,平面的周围及器身均以镂空层层盘绕的云纹组成。器下有12个昂首伸舌。挺胸凹腰的怪兽做足,周围还有12个屈身卷尾的龙形怪兽,形成了群龙拱卫的场面。这件文物是以失蜡工艺铸造,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石蜡工艺铸件,这件文物的发现,将中国失蜡法铸造工艺的历史,向前推进了多年,这件文物也成为河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据王长青老师表示,在修复这件文物的时候,他经常忘记下班时间,特别是在修复的关键时期,经常待在修复室里,一待就是一天。王长青的儿子王琛表示,父亲有哮喘病,最怕的就是冬天,有时候会劝父亲休息几天,但是父亲仍然坚持说没事,就算是冬天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也没有休息过,这样的工作态度也让他肃然起敬。
河南博物馆里的这件春秋云纹铜禁,在年的时候,被国家文物局列为首批64件禁止出国展览文物之一,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它的宝贵性。“禁”,在春秋时期就是酒案的意思,也许大家会比较疑惑,为什么不叫酒案而称之为“禁”呢,原来夏商灭亡的原因都是和酒有关的,所以周朝为了警示,是禁止百姓喝酒的,上到达官显贵,下到平民百姓,平常的时候都不允许喝酒,只有到祭祀的那天才允许喝点酒,所以就把酒案叫“禁”。
春秋云纹铜禁,至今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了,在出土的时候是一堆破破烂烂的铜渣,经过了好几年的修复,才成为眼前大家看到的这样,作为历史上珍贵的文物,除了它本身的历史意义之外,也有着更为珍贵的研究价值,让专家进一步了解古代的历史,对于这件文物大家有何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