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那个好 http://pf.39.net/bdfyy/zjft/210630/9125685.html
小写期,本周阅读讲谈社中国????史。
本周读完《海与帝国:明清时代》、《东晋门阀 治》和《末代王朝与近代中国:清末·中华民国》。
继《剑桥中国史》之后,读完《讲谈社·中国的历史》。后者在格局上别开生面,从“大中华”框架和“东欧亚世界”视角解读完全区别于中国主流史观的中国史。
读历史是为了了解史实,了解历史洪流中先贤如何应对困境,如何做决策以及背后的原因。虽然现在能看到的历史未必全部真实,后世的解读者也未必能深入切题分析。但至少,有良好、严谨治学治史态度的学者教授们的研究作品值得一读,剑桥系列和讲谈社系列背后的智囊团队及其作品就是 的读物。
读书的乐趣在于,你总能发现新知,总能从这本书中找到下一本要读到的书。比如,读《剑桥中国清代前中期史(-,上)》,按书中推荐了解柯娇燕、曾小萍的作品,还有史景迁的作品,买了老师的12本书,接下来读。读《中华的崩溃与扩大:魏晋南北朝》,了解到田余庆老师,购买了老师的3本书,已读完 本《东晋门阀 治》,一本讲述东晋主要门阀士族(王、郗、庾、桓、谢)百年兴衰史的书。读《疾驰的草原征服者:辽·西夏·金·元》,知道了推荐序的作者姚大力老师,及其参与的清华通识课“阅读中国文明”以及《新雅中国史八讲》。
读的越多,越感觉知识不够,越不敢随意评价,越是敬畏历史,就越是感激铸就历史的先辈和正在研究历史的各位学者和老师们。
附:剑桥中国史系列
剑桥中国宋代史·上卷:-年
剑桥中国清代前中期史(-,上)
剑桥中华民国史(-年)(上卷)
剑桥中华民国史(-年)(下卷)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卷):革命的中国的兴起(—年)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中国革命内部的革命(-年)
附:讲谈社中国史系列
秦制四百年:秦汉帝国
动荡三百年:魏晋南北朝
文治三百年:宋朝
游牧六百年:辽西夏金元
海运五百年:明清时代
近代一百年:清末民国
阅读数据
小写期,(-),本周在读6本,3本读完。
24《东晋门阀 治》,-,12天,分钟,个笔记
读这本的起源,是因为讲谈社《中华的崩溃与扩大:魏晋南北朝》有提及和推荐。该书提到的中国制度史观正是引自本书作者田余庆,老师提出描述魏晋南北朝的“常态-变态-回归”概念,就极具中国史发展特性。
《东晋门阀 治》,讲4-5世纪西晋百年门阀士族兴衰史。皇权和士族共治,历史上有且仅有的只存在此时期。虽然战国时期有子楚和吕不韦、汉初有刘邦和韩信式的共治模式,但双方实力相当,或皇权远低于士族,只有东晋一例。
门阀 治主要是指门阀和皇权之间的关系和门阀之间的博弈。简言之,百年三代四个主要家族王、庾、桓、谢跟司马皇权的共治时代。就门阀之争而言,可以简单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的王、庾之争;第二阶段的桓、谢之争;以及第三阶段,太原王氏收尾和孙恩、刘裕的崛起。
“王和马,共天下”,在八王之乱后最早的范式指司马越和王衍,此时,司马越拥有 的权势。南渡之后,变为司马睿和王导。虽然群臣同心,但王马共治是从王敦开始,或者说至少是从王敦和堂弟王导二王当 开始。这两位都很了不起,都拥有“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殊荣,与王导辞任不同,王敦激进更是僭越,这才有了“王敦之乱”。士族的态度很有意思,元帝要遏制王敦时,士族力保,王敦打算代晋时,士族反而站在元帝一边对抗前者。
反对者里面,主要的角色之一是庾亮,也是继琅琊王氏之后的第二个共治家族——颍川庾氏的主要人物。这位 的败笔就是引苏峻入京,带来苏峻之乱。
第三个登场的谯国桓氏——桓温,明帝的女婿,主战派,发起三次北伐, 一次失败告终,家族衰落。
正是因为王导、王敦、郗鉴、庾亮等人前期做的努力,桓温和谢安才有机会进行北伐。作为陈郡谢氏的代表人物,东山再起的谢安北上击退了苻坚的前秦。其住宅区乌衣巷,在盛名功绩下,能被后人铭记,中唐诗人刘禹锡更是感慨“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东晋门阀 治起于琅琊王氏,终于太原王氏,期间更夹杂桓玄、司马道子父子 治之争。
主流士族之外,作为工具人的次一级的门阀参与到 的争夺中来。
东汉末年,道教风行,及东晋,皆以杜子恭为尊,后经孙泰传至孙恩。孙恩、卢循(孙妹夫)、徐道覆(卢妹夫)及背后的道教信徒这算是 支力量。第二支力量来自谢安旧部,刘裕及其背后的北府兵。前者游兵散将,后者是正规 ,师出有名,灭桓玄,有恢复晋朝的功勋,历史的天平开始倾斜。
跟其他史书不同,田余庆老师特意将郗鉴单独列出来,详细描述。郗鉴是王羲之的岳父,参与平王敦之乱、苏峻之乱,主要的贡献是经营京口。谢安、谢玄在京口的基础上组建北府兵,夯实基础,打赢淝水之战。更为东晋末期刘裕终结桓玄之乱和开创刘宋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东晋门阀的大佬们,在波云诡谲的 坛中你来我往间,不忘入玄清谈。百科显示,各位都是书法名家,名气当然是比不过那个放浪形骸的王羲之了,细看各位的作品,不乏神品。大佬们写得了名品,玩得了 治,东晋风流名副其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