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地的绿色卫士

中国发展网讯着迷彩服,脚穿解放鞋,戴好安全帽,再背上水壶和干粮,不到凌晨5时,河南南阳淅川县太子山林场的护林员李伟就骑着三轮车向大山进发,先沿着崎岖山路穿过沟壑,再徒步扎进大山深处,每天晚上回到家已近10时。

淅川县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核心水源区,保护好一库清水就是最大的政治。而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树。“淅川县共有名公益林护林员、余名生态护林员以山为家、与林为伴,守卫着水源地的‘绿色长城’。”淅川县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梁虎兵娓娓道来。

爬山脊、越溪谷,护好一方林土

“巡山的路,大多是泥巴路、长满荆棘的羊肠小道,护林员们经常穿着粘有斤把泥的鞋,手拿镰刀一边砍刺一边赶路。”这样的路,大石桥乡护林员杨红霞一走就是24年,“这些年算起来能绕地球走两圈喽!也对得起走坏的70多双解放鞋。”杨红霞打趣说。

说起曾经的山林,杨红霞回忆,“上世纪50年代末,大炼钢铁时,成片树木被砍伐,加上丹江口水库始建初期,淹没淅川耕地20多万亩,涉迁移民后撤为维持生计,不得不进行陡坡开荒和毁林开垦。树毁了,山秃了,村民们逐渐尝到了破坏生态的后果。”

如今,为了护好一方林土,护林员们爬山脊、越溪谷,夏天大汗淋漓,马蜂、蚊子追着人咬;冬天衣服被汗湿透再被风吹干,又湿又冷。“还有的护林员在巡山路上被蛇咬,又因山路陡峭,摔骨折过。”面对这些,杨红霞却说,“这巡山看树,护好生态啊才是咱一辈子的事儿!”

摸索一套独特的“浇水经”

淅川县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有万亩为石漠化区,其中重度石漠化55万亩,且集中于丹江口水库周围,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直接威胁着丹江口水库的水质安全。荒山灭荒,是淅川首先打响的绿色战役。

石头山上栽树,咋栽?能活吗?年起,大石桥乡护林队长石俊侠和5个同事想办法好不容易把石头缝凿成了一个个坑,肩挑人抬,一袋一袋搬运泥土。“几百人从山脚‘之’字排开,硬是把树苗、土、石头传递送到了山顶。”回想每年冬春时节植树的劳动场景,石俊侠感慨万端。

“树苗能不能活,关键还得看水能不能跟上。”石俊侠说,他们不怕在山石缝里凿坑栽树,怕的是浇水——荒山存不住水,水得常浇灌,每次还得浇透墒。经过摸索,他找到了一套独特的“浇水经”:把一个个装满水的啤酒瓶倒插在树根部的土壤里,让水慢慢渗入地下。

今年,是石俊侠他们在石头山上种树的第8个年头。8年间,他参与造林的近亩石漠化荒山,已有6个山头绿了……

守好了青山,换来了碧水

“以前真是觉得生活艰难。”滔河乡石庙湾村脱贫户章林续坦言,家里一共8口人,主要劳动力却只有3个,前几年孙女动手术,“本就没啥积蓄,又欠了一屁股债。”

在乡里种植大户的带动下,章林续加入村级合作社,发展了3亩杏李,“咱的杏李可是

个宝,树能保水土、花能观赏、果能卖钱,环保又增收,俺们种着都放心!”章林续乐呵着说,“我自己又种了十来亩黄姜,这一年收入能有个万把块呢!”绿色经济的发展让章林续脱了贫,生活好转。

年,看到村里面向建档立卡贫困户选聘生态护林员时,他立即报了名,“俺这名字就叫林续,就更该让咱这林不断续!”章林续诚恳地说,“担任护林员这些年,俺也慢慢明白了护好水就要守好林,更何况咱的一片绿不仅护水,还生‘金’哩!”

近年来,淅川每年以10万亩左右的速度推进造林绿化,新造林合格面积连续14年居河南省县级前列,森林覆盖率达到45.3%,宜林荒山荒地绿化率达95.8%,53.2万亩荒山重披绿装。

护林员们守好了青山,得来了金山,换来了碧水。葱郁的森林涵养着一库清水,自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以来,丹江口水质一直稳定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及以上水平,水质稳定达标且持续向好。(淅川县委宣传部孙双涵、周桃龙)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41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