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古称宛,是个历史名城,南阳下辖的县(市)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南召
南北朝时期属雉阳郡,置向城。宋、元裁县,并入南阳县,设三辖巡检司。明成化十二年(年)复置县,因县城东北隅的南召店是宛洛大道上商旅息居的名驿,故以“南召”命名。清顺治十六年(年)再废县制,并入南阳县,雍正十二年(年)又复置南召县,县名至今未易。
方城
北魏置方城县,属襄阳郡。隋唐宋仍为方城县,属唐州;金置裕州,属南京路;元明清仍为裕州,属南阳府。民国时为方城县,属汝阳道,后直隶河南省;后一直称方城县。
西峡
元朝初期县治由今西峡县城迁至渚阳镇(今内乡县城),原县城改名峡口镇,设巡检司。明、清沿袭旧制。民国废巡检司,于西峡境设区(镇)、乡,仍为内乡县属,年实施宛西自治。年5月6日西峡解放,从内乡分出建立西峡县。年1月撤销西峡县建置,复并入内乡。同年12月,西峡重新建县,含原属淅川县之西坪区。
镇平
镇平,取镇慑和平定叛乱之义。金正大三年(年),置镇平县,隶申州。后来名字一直未改变。
内乡
西魏文帝时将修阳郡、修阳县的州、析阳郡撤销,把盖阳县改为内乡县(故址在今西峡县城附近),于是“内乡县”之名从此开始出现。但到西魏废帝时(年)又改内乡县为中乡县,内乡县名这一段共存在16年。
隋开国皇帝杨坚,于开皇三年(年)在原来的南乡郡的地方重建了南乡县,而把淅州改为淅阳郡,撤销了西淅阳郡和顺阳县,把这些地方分别并入南乡县和丹水县,并都划归淅阳郡管辖。他又把临湍县恢复为新城县,并为避其父杨忠名讳,而改中乡县为内乡县。
淅川县
淅川古称丹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北魏的时候,置析阳郡,下辖西析阳县和东析阳县,东析阳县治所位于今马蹬镇一带,后改称淅川县。后周,并入内乡县。唐朝初期,又设淅川县,
社旗县
社旗县城所在地社旗镇,史称赊店,因东汉时光武帝刘秀举义兵赊旗而得名。一直成为赊店,后改为社旗。
唐河县
唐河古城唐州,泌州。民国时期改为唐河县,因为唐河流经县内,故此得名。
新野县
西汉初年,始置新野县,属南阳郡。东汉初年东汉末年这一代都很热闹。县名一直沿用至今。
桐柏县
隋朝开皇十八年(年)置桐柏县,因位于桐柏山麓,以山为名。与平氏县并立。南宋和元代桐柏县数次经置废,明成化十二年(年)重置桐柏县。一直沿用至今!
邓州
原属于南阳的,现在属于河南直辖县级市。因为原属于邓国,因此叫邓州。
秦秦昭王十一年(前年)秦国打败韩国,攻下了穰,穰遂为秦地。秦昭王三十五年(前年),设置南阳郡(治宛),邓州隶属之。当时邓州境内设有三县,即穰县、山都县和邓县。邓州历史上大多用“邓州”,只有少数时间用到“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