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有名气的古镇并不多,但不出名并不代表其不值得拥有名气。很多古镇都因为缺乏合理的开发保护思维,导致明珠蒙尘,许多旅游历史价值和旅游价值的古镇得不到世人瞩目,当年辉煌更是遥遥无期。
最典型的莫过于荆紫关古镇了。
荆紫关古镇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市淅川县的西北部。因地处陕西、湖北、河南三省交界,固有“三省雄关”之称。古人曾谓之:鸡鸣三省荆紫关。
当然,如果此地仅仅只是处于三省交界,也得不到如此大的名声。荆紫关的重要之处在于丹江从境内穿行,又有陆路通往三省,且周遭山脉绵延,所以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
丹江连着长江,作为长江水域北侧最为主要的支流,丹江无疑有重要作用。而而据说在安史之乱时,主要的淮河、汴河尝尝发生爆乱,商业重心也渐渐移到了这里,荆紫关的鸿运自此一发不可收拾。
及至到了民国二十年,丹江洪水暴涨,荆紫关变成一片汪洋。河沙淤积,最终导致航道不通。没了交通优势,此地日渐没落,最终无人问津。
但还好,代表当年辉煌的几栋建筑保留了下来。
然而保留的终究只是少数,大部分民宅顺应时代变迁,拆的拆,改的改,不管是道路还是街道面貌都已经变化很大了。后来当地政府幡然醒悟,做了许多补救,但终究有些晚了。
如今保留较好的莫过于街南的平浪宫。平浪,即风平浪静之意,是当地船商所建,用于船工们娱乐集会。
平浪宫宫坐东向西,面积达到平方米。宫内建筑相对保存完好,大门楼、中宫、后宫及配房、钟鼓楼大都保留了当年模样。这种不同于北方宏伟大气、南方娇小精致的建筑独具一格,具有很好的建筑价值。
山陕会馆创建于清道光年间。顾名思义,是陕西人和山西人合创的会馆。当时没有招待所,只有会馆作为老乡商人们的交流会谈场所。山陕会馆面积达到平方米,虽然比西峡县费小不少,但保留的建筑依然可观,有大门楼、戏楼、过道楼、钟楼、春秋阁(中殿)、后殿、卷棚等等。
除此之外,荆紫关还有明清一条街、古关门、万寿宫等保留较为完整的建筑。可惜,宣传不够,保护措施也有待提升,导致名气一般,还不如江南一些新建的古镇。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里的建筑也更加古朴,少了许多人为的痕迹,更加原生态。没有人山人海,吃饭住宿也不贵,反倒满足了许多人的旅游诉求。
小伙伴们,你们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