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有味道在山川人民资讯

北京中科白瘕风是几级医院 http://m.39.net/pf/a_5154125.html

□本报记者孟向东本报通讯员杨振辉康帆申东石雪帆孙双涵

夏日炎炎,行走渠首大地,处处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张力:滔河乡万亩杏李基地,果实饱满的杏李压弯了枝头;九重镇软籽石榴基地里,榴花照眼明,慕名而来的游客在花海中纵情游览;马蹬镇大闸蟹养殖基地,波光粼粼的水面下,大闸蟹悠闲地吐着泡泡……

淅有好物藏在山川,这青山秀水间的好物,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淅川人践行“两山理论”,切实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缩影。

绿色兴农靠青山秀水谋求绿色出路

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守着“大水缸”,握着“水龙头”,因此也戴上“金箍”,为了确保一渠清水永续北送,库区周围有树不能伐、有鱼不能捕、有矿不能开、有畜不能养,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但守山守水,不能守穷!

淅川位于北纬32度至33度,属南北过渡性气候,温和湿润,雨量丰沛,更是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因为“丹江水”闻名、“水源地”驰名、“渠首闸”扬名,有丹江水库形成的小气候,环保要求远高于其他地方,土壤钾含量高,重金属含量均小于国家标准,境内水质连续多年为二类以上饮用水标准,在全国都具有唯一性和独特性,是生态农业发展的天赐之地。

近年来,淅川县以“水清”“民富”“县强”为目标,确立了“生态立县”的战略定位,以绿色发展为理念,短中长三线产业项目相结合,短线发展食用菌、蔬菜、光伏产业等短平快项目,中线发展软籽石榴、薄壳核桃等经济林果,长线发展生态旅游,将大大小小生态产业串成一串,形成生态惠民的强大优势,探索出一条生态富民新路径。

为了确保这些产业做大做强,淅川县高标准编制了淅川县生态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出台了《淅川县扶持生态产业发展意见》《水果产业补贴办法》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种植、养殖、加工、销售和企业上市等奖励办法,对产业在基地建设、生产设施、信贷支持、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补贴,目前,县财政累计投入奖补资金超过3亿元,极大提高了群众发展生态产业的积极性。

近年来,淅川县累计发展软籽石榴、杏李、大樱桃等生态林果30余万亩,乡乡有特色产业、村村有生产基地、户户有增收项目,靠青山秀水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路。

质量强农用优质产品树立品牌形象

随着生态产业发展规模持续扩大,如何更好地发挥农产品原生态、好品质的优势,并在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淅川县把品质打造作为“破题点”。

农产品优良品质的养成非一朝一夕之功。淅川县委、县政府积极与省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组建“县、乡、村、户”四级技术明白人队伍,采取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和送科技下乡等形式,广泛开展科技普及和技术培训,每年组织技术培训30次以上,培训人员近万人。

同时,瞄准标准化、有机化方向,以创建国家出口农产品安全示范县和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为载体,出台专门政策推行有机肥替代化肥,实行产品追溯制度和测土配方,以基地直供、检测准入、全程追溯为宗旨,结合“三品一标”认证和标准创建,全力推进农业标准化、有机化生产,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常态化质检。

目前,全县已建立农业标准化产业基地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98.7万亩,制订和推广农业标准18项。先后被授予“创建出口农产品安全示范县”“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和“河南省第二批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示范县”。

品牌富农建公用品牌叫响“淅有山川”

“酒香也怕巷子深”。天赐之山,辅以地造之川,再以稀有文化融合稀有山水、稀有物产酿造的稀有美味,需要依靠品牌的力量,走进更广阔的市场,才能更好地造福于淅川百姓。

淅川县委、县政府邀请国内知名品牌创意团队,围绕生态绿色这一根本优势,打造了“淅有山川”这一服务于区域内企业、产业的公用品牌,将淅川水果、水产、畜牧和生态旅游等产业都涵盖至公用品牌之中,号召全县所有企业在符合“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品牌监管、统一对外宣传”三个统一的条件下,采取单一使用公用品牌或“公用品牌+子品牌”的模式,为淅川农产品走进市场贴上一张亮丽名片。

同时,还加强宣传推介,不断拓宽销售渠道。通过举办赏花节、农产品采摘等具有淅川特色的活动,提升淅川生态产业知名度,进一步叫响、叫亮“淅有山川”品牌,扩宽产品销路。借助对口协作机遇,与有关部门沟通联系,拓展合作领域。多方筹措建成一批保鲜库,通过冷链存储、错峰销售等方式,极大提高品牌附加值。大力发展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推动“淅有山川”品牌健康发展。建设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让“淅有山川”品牌走出大山、走进城市人的视野。

如今,“淅有山川”旗下产品已达30多款,越来越多的淅川绿色有机食品伴随纯净的丹江水、带着“淅有山川”的品牌销往全国各地。“淅川山好水好产品好,有‘淅有山川’作品牌支撑,我们愿意来淅川投资发展,为绿水青山、美丽家园作出贡献!”来到淅川选购货品的客商纷纷说道。

(杨振辉杨冰王洪连胡波摄)

杏李满枝头采摘正当时

杏李气味独特芳香,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被誉为“二十一世纪水果新骄子”。淅川的6万余亩杏李,“长”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喝”丹江天然矿泉水,“吃”绿色生态有机肥,“贴”质量可追溯的有机认证品牌,品质自然与众不同:富含维生素和矿质元素,特别是维生素A、维生素C及β-胡萝卜素和钾的含量高,堪称果中珍品;杏李含有一种消化酸,还可以增加食欲,促进消化。

石榴花正艳日子红似火

软籽石榴中含有维生素C及B族维生素、有机酸、糖类、钙、磷、钾等多种人体所需营养成分。好山好水育好果。在淅川县,合适的维度、充足的光照,加上南水北调中线源头的优质水源,这里的软籽石榴果形、果色、果肉俱佳,肉汁率达91.4%,含糖量14.5%左右。近年来,淅川出台软籽石榴等产业发展扶持政策,通过举办石榴赏花旅游节和采摘节,打响了软籽石榴品牌,全县总种植面积达4万余亩,通过地租、劳务、分红等方式,实现产业带富余户。年以来,淅川的豫淅红、丹圣源等软籽石榴品牌及附加产品多次获国家级大奖。

好水养好蟹好蟹富乡亲

大闸蟹肉质细嫩,膏似凝脂,味道鲜美,是蟹中上品。淅川县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丹江水质常年保持在国家饮用水二类以上标准,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含量高,另外,这里属南北过渡性气候,气候温和湿润,水草丰茂,鱼虾及浮游生物丰富,养出的大闸蟹个体硕大、黄毛金爪、背青肚白,营养价值极高。近年来,淅川县将大闸蟹作为“短线”主要富民产业,已发展1.2万余亩,每亩纯效益达1.4万元以上,带动余户户均增收元。

小小食用菌撑开“致富伞”

食用菌被誉为“素中之荤”“蔬菜之王”,产品附加值高、生产成本低。地处秦巴山区的淅川县,森林覆盖率高,海拔跨度大,相对湿度高,生态环境优越,是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天然适生地。近年来,该县依托适宜多种类农作物生长的自然环境条件,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目前,全县已有余农户从事菌类种植,全县发展食用菌达万袋以上,主要品种为香菇、茶树菇、白玉木耳、平菇、赤松茸、羊肚菌等,年产值达到2.5亿元以上,为群众增收注入了活力。

深山养珍禽致富有路子

淅川县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被誉为“天然氧吧”。这里有国内外唯一一个产绿壳蛋的白羽乌鸡,有蛋、肉含硒量超出正常值一倍多的鹊山鸡……这些采用生态放养模式散养的禽类,含有丰富的游离氨基酸和肌间脂肪,肉质鲜美、口感细嫩,一经上市,就成为国内中高端市场的“宠儿”。近年来,淅川县瞄准市场,加大扶持力度,淅川乌骨鸡存栏达10万只,鹊山鸡存栏1万只,为淅川百姓提供了新的致富路子。

本文来源:河南日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33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