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中医院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news.html
#流金岁月征文大赛#
捐资助教朱谦益
文/朱峰山
商南县油坊岭朱氏家族,是我国南宋大文学家朱熹的后裔。原籍江西后迁安徽,清乾隆十二年(公元年)又由安徽宿松迁陕,今已相传十余代,历时余年。
朱公谦益为迁陕第6代世孙,名书明。生于清道光十九年(年),光绪十九年(年)选拔为贡员(明清两代省县推荐到京师国子监学习的人),卒于民国3年(年),葬于河南淅川荆紫关。
谦益先生出身名门望族,书香子弟。自幼天资聪慧,好学上进,苦读诗书,立志报效国家,为民谋利,扬名显亲,光前裕后。学业有成后走出家门,到陕豫鄂三省结合部的河南淅川重镇荆紫关,从事民族工商业。由于诚实守信,经营有方,生意兴隆,财源茂盛。并以荆紫关为基点,向中原古都开封拓展。仅一二十年间,便成为一方的巨富豪商。
相传,在他极盛时期,拥有土地亩,房屋间,骡马99头。从荆紫关至开封途中,不吃别家饭,不住他人店。他的财富不仅朱氏家族首屈一指,在商南也名列前茅。
谦益先生由于饱读四书五经,知书达理,到了知天命之年,便淡泊经营,疏远钱财,转而乐善好施,为民造福。他相继推出立义学,助宾兴,建祠堂,扶贫困之举。灾年运粮赈饥,岁寒施衣解冻。尤其在栽培后人,捐资助教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据《朱氏支谱》记载:朱公谦益,为教育后人,将所置柳树湾黄毛沟3契串文,枣园2契串文,马蹄店1契串文,寺沟1契串文,县城房地产1契串文,共8契串文,在家乡油坊岭与河南荆紫关各捐义学1所,解决贫困乡民子弟入学难的问题。在其家门口建立《谦益书斋(私塾)》”,供朱氏子孙就读。油坊岭乡民为表其功德,联名赠以“义敦乡校”的匾额。
据钦赐花翎同知衔,升直隶州知州署理,商南县青城询撰书并镌额的《谦益先生捐商南县宾兴碑文表》与年《商南县志》记载:油坊岭绅士朱谦益先生于清光绪13年(年)捐银两,置出租立“宾兴会”;光绪18年(年)再次捐银元,置稞50石(dan),资助商南“宾兴会”。
商南“宾兴会”为地方自愿成立,专门为考生馈赠路费的组织,解决商南秀才、举人赴试经费不足的困难。科举制度废除后,则将谦益先生捐赠的租稞收入,改为开办新学的教育基金。此所首创的新学,即是商南第一所高等小学堂,原址青山书院,今日商南县城关小学的校址。
谦益先生不仅慷慨解囊,捐款资助贫民儿童入学,赴考学子路费,对后辈儿孙也十分重视教育,鼓励入学读书,学业有成。6个儿子4个文秀才,1个武秀才。其孙朱绍熹,全家6人从事教育事业,本人曾任荆紫关中学校长。原商南县高级中学校长朱汉生是谦益先生的直系曾孙。近代儿孙大部是大专院校毕业,从事教育或县乡部门工作。
朱谦益先生昔日为商南教育事业着想,捐资办学之举,无愧为商南县捐资助教的先軀与楷模。对于科教兴国,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无论过去和当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编辑:悠闲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朱峰山,90岁,小学文化,退休干部,富水镇油坊岭社区人。一生喜爱文学,勤奋写作。仅至年,在国、省、市、县报刊上,发表作品篇。在《网易博客》、《腾讯QQ》、《民情与法制网站》等网络,发表作品百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