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598818.html
淅川:修好致富路助力真脱贫
河南经济报记者周美娇通讯员石雪帆杨振辉
从淅川县城鹳河西岸的滨河路南下五公里,一排排依山而建的徽派民居映入眼帘。“这就是金河镇后河村,过去是个贫困村。”金河镇扶贫干部李婷婷说道。
距离县城这么近,咋就成了贫困村?“过去,全村户人,七零八落地分布在四道沟里。虽然爬到山顶就能望到县城,但要翻过两座山,蹚过后河和鹳河,‘起早去,摸黑回’,交通太不方便了。”李婷婷说,后河村土地贫瘠,基础设施滞后,没有产业支撑,贫困人口达户人,贫困发生率超过60%。
年年初,淅川县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一条12公里的通村水泥路,让后河村村民告别了“两条腿出山”的年代;两年后,一条2.3公里的柏油路又将通村主道和西滨河路连在了一起。“现在,村民扫扫‘小 车’就能进城了。”医院派驻后河村 书记卢长雷介绍,随着扶贫工作深入推进,村里的好事接二连三,易地搬迁、 群服务中心和文化广场建设……一项项 策性项目进村落地,年年底,后河村所有贫困户搬出大山,住上新房。
在村口不远处的一户小院前,村民侯林华和李胜容两口子正准备出门上班。“我有慢性病,媳妇身体也弱,一天到晚抱个‘药罐子’,过去住在山里,出门不方便,除了种地,啥也干不了,‘贫困帽’咋都摘不掉。”侯林华不好意思地挠头说。
“年,金河镇在新村旁边建起了藤编扶贫车间,鼓励贫困户就近务工,侯林华家的生活也迎来了转机。”卢长雷说。
“藤编车间就在家门口,工作轻松,时间灵活。现在俺俩人均月收入都在元以上,每月都在这里上班,再加上各类 策补贴,当年,我们就甩掉了‘穷帽子’。”侯林华说。
“后河村属于山区村,山不富裕,地不产粮。年老体弱的,鼓励他们在家养殖、务工;对于大多数年轻力壮的人,还是鼓励他们外出务工。”卢长雷介绍。
可是,外出务工,没有技术咋整?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淅川县积极实施“雨露计划”,对贫困人口进行劳动力转移培训、创业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等。后河村也搭上了培训“顺风车”,全村累计有人次接受了技能培训。
村民李晓 因缺乏技术一直没能脱贫,年,村里举办电焊工培训班,李晓 经过几次培训,终于拿到了电工证、焊工证。“敲门砖”到手,好工作不愁。当年,李晓 就找到了高薪工作,每月收入元,媳妇在县城打零工,顺便照顾孩子上学,年顺利脱贫。路网通,幸福来。如今,后河村贫困人口从年的户人减少至年年底的6户14人,贫困发生率从63%降至1.5%,实现了从贫困村向美丽乡村的精彩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