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凝聚民力,民生关系发展。
近年来,淅川县委、政府把民生事业放在重要位置,将新增财力向民生事业倾斜,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不断加强民生保障,加快民生事业发展,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
学有所教让每个孩子都享受优质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近年来,淅川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大力实施德育教育,教育事业呈现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
近年来,淅川县累计投入20多亿元改善办学条件,消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成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新一高、思源学校、丹阳书院、八小等10多所学校投入使用,余所城乡学校优化提升,二高校区改扩建项目如期完工,新五高二期PPP项目建设正酣……随着这些项目的陆续完工,全县中小学硬件将实现质的飞跃。
德为先,人生道路不走偏。淅川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才”使命,高举“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大旗,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德育实践探索。通过建立德育专班,成立德育中心,编撰县本教材,评选师德标兵,完善制度体系,强化跟踪问责等一系列“组合拳”,师生精神风貌焕然一新。淅川县德育教育做法和成效受到中宣部、教育部的充分认可,成功入选全国宣传干部学院培训教材,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示范区。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建设一支优秀教师队伍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近年来,共补充教师余人。扎实开展“师德标兵”“最美教师”等评选活动、实施“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培养工程,组织教师培训人余次,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扎实开展,队伍整体素质快速提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高学历教师达标率创新高。
教学常规管理是提高质量的基石。将名校先进课改经验与淅川“导学互动”教学实践相结合,在全县大力推广“一课多研”“一课多磨”,不断优化新授课、习题课、讲评课、复习课等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同时,通过系列化考评、明晰化管理、常态化督导,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
淅川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义务教育教学质量评估连年位居全市前列,高考一本进线人数从年的人增加到年的人,增加人,增幅为.11%,先后有25名学子被清华北大录取。
随着优质教育资源的加快建设、育人环境的不断优化、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全县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认可度极大提升,淅川教育之路越走越宽。
病有所医全方位的医保提升幸福指数
“医院的环境更好了,设备更先进了,医生的服务态度也比以前更好了。”近日,患者张大爷前来医院就诊,感觉医院差。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淅川县牢固树立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养医疗卫生人才,完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
加强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群众看病就医环境。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超过10亿元,建成了全省县级一流的医院、医院,15所乡镇卫生院全部改造升级。对医疗设备更新换代,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不断加强特色专科建设,二院神经内科是河南省县级重点专科,县二院卒中中心通过“中国卒中学会卒中中心”评审并授牌,荣获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称号。
医疗卫生人才是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保障。截止年8月,共招录各类卫生技术人才人。通过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培训,不断扩大人才培训数量、层次结构,优化人才结构,实现了人才储备和能力提升,使卫生人才队伍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医改是事关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淅川县完善了医疗费用控制目标综合考评机制,加强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建设,积极探索“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全面铺开医共体建设工作等改革举措,使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优化。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医院跑,向先找基层医疗机构首诊转变,改革让群众“少花钱,少跑路,治好病”,淅川县获评全省医改工作先进县。
从简陋的医医院大楼,从落后的医疗仪器到国内国际先进设备,从力量薄弱到队伍不断壮大……淅川卫生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截至目前,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家,床位张,卫生技术人员人,每千常住人囗拥有床位数3.89张、执业(助理)医师1.46人、注册护士1.53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年参保人数60余万人,参保率接近%。
只有人人健康,才有全民健康;只有人人幸福,才有全民幸福。随着淅川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的稳步提升,城乡居民的就医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困有所济完善的社保体系为幸福加码
一座城市的温度,取决于“底线”的刻度。
“我的低保调整成A类了,低保金每月也提高到了元了……基本上衣食无忧了。”近日,上集镇青龙村低保残疾人刘瑞莲领到二季度低保金,脸上乐开了花。
社会保障是和谐之基。截止目前,全县共有城乡低保人,特困供养人。上半年,共发放低保、特困供养资金.56万元,实现了“应保尽保,动态管理”。
特困人员护理补贴逐年提升,“政福保”“政康保”救助工程、兜底保障工作扎实推进,社会福利设施不断完善,高龄老人补贴、困难儿童保障待遇全面落实,建成了覆盖全民、城乡统筹、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就业是幸福之源,也是改善民生的重要突破口。
淅川县以帮扶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为抓手,统筹推进城乡就业,就业规模稳步扩大,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明显提高,为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通过“春风行动”等多种形式拓宽就业渠道,推动贫困劳动力就业。成功创建20家省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项目、示范园区或助力脱贫攻坚优秀项目,实现新增就业4万余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年均达10万余人次以上,劳务输出年稳定在近14万人次,累计开发个扶贫公益性岗位,对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实现了托底安置。
住房是民生之要,住有所居是每个家庭的殷切期盼。
近年来,淅川县通过对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加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规范房屋专项维修资金管理等举措,大力推进住房保障民生工程。先后投资投资.5万元对15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筹集监管商品房预售资金36.11亿元、房屋专项维修资金万元。
同时,加快公租房(保障房)建设力度,有效改善了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把党和政府的这一惠民工程落到实处,彻底实现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民生工程蹄疾步稳,民生事业跨越提升,民生红利如期显现,民生福祉润泽百姓,一幅幅温暖的民生图景在眼前展开,一个个美好的梦想在百姓心中实现。淅川,用发展的高度记录民生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