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中原丨内乡窑,那飘进历史的十里烟岚

北京中科白颠疯曝光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722/5562710.html

石堂山元代至大二年碑刻

青瓷梅瓶

青瓷斗笠碗

青瓷盘

菊瓣花口碗

带款识瓷片

内乡窑址中心区

□河南日报记者张冬云

年麦收时节,淅川县老县城西门外丹江边,一群农民在洗澡,有人感到脚被硌了一下。这人钻入水中,从流沙中抄起了那个硌脚的东西,竟是一个青釉瓷盘,完完整整的,盘内外皆是青绿釉,幽光闪耀。众人钻入水中去摸,摸到了77件瓷器,其中76件是青釉瓷器。

这批瓷器辗转被河南省博物院收藏。省博研究员杨爱玲惊叹“釉色除个别器物因水浸微微泛白外,大多数器物青绿如碧玉”。经仔细研究,她认为这些器物是内乡窑(邓窑)所出,并两度刊发论文解读。她在编撰《中原文化大典·文物典·瓷器卷》时,收录了其中四件器物。

丹江为何会有内乡窑瓷器呢?据《淅川县简志》记载,出器物的地方曾是古码头,货物由此北上可达关中,南下可至汉口。这77件瓷器为丹江沉船上的瓷器,证实了宋元时期内乡窑瓷器由水路外销的事实。

年8月25日,南召县城郊乡董店村高庄组一农户院墙根下,挖出一批窑藏瓷器,较完整的有58件,包括菊瓣花口大碗、裹足支烧大盘、鸡心大碗等。器物均光素无纹,以灰青色石灰碱釉为主。专家考证认为,这批瓷器也是内乡窑所出。

内乡窑,又名邓窑,因历史上内乡长期归邓州管辖得名。它地处内乡县山乍岖镇大窑店村,始于唐,盛于宋,元末断烧。迄今为止,它未进行过正式考古发掘,但凭借有限的面世器物以及历史上的影响,年被评定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围绕它,有着诸多谜团。从未正式发掘的老窑址,现实和历史风貌是怎样呢?它青绿如碧玉的色彩,是如何烧造而成?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收藏带“窑司”字样的内乡窑瓷器碎片,能否证实它曾是官窑呢?

◎石堂山下探古窑

自内乡县城驱车西南行25公里,是山乍岖镇石堂山。石堂山脚下白杨村大窑店自然村,就是内乡窑址所在地了。

石堂山风景优美,周围浅山区林木茂密,又分布着储量丰富的石灰石、高岭土、鸡窝煤矿等制瓷、烧瓷原料,加上前河的丰沛水源,为内乡窑烧造,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障。

内乡窑址中心区,以大窑店自然村为中心,北起土槽沟,南经店坊、水沟、白杨至上庄村,整体是个不规则的狭长地带,总面积多万平方米。历史上最盛之时,“十里窑场”窑口栉比,陶烟四起,车马喧嚣,商贾云集。

元旦前夕,冬日暖阳中,记者抵达大窑店自然村。村西的大田地是窑址中心区,田里的麦苗低矮稀落,窑址区的庄稼往往长不好。

大田地到处散落着碎瓷片和碗托、匣钵、垫饼、垫圈等遗物,你蹲下不挪窝一会儿能拣一堆。大田地西侧是前河,是条一人多深的干河沟。跳进河沟扒开沟壁覆盖的干玉米秸秆,半截窑壁赫然出现,略呈紫褐色,这是烈火烧过的痕迹。

前河历史上河宽水深,自西北向南流入丹江直达淅川,为内乡窑制瓷提供水源,也为瓷器销售提供便利交通。

围绕内乡窑址中心区,周边分布着窑货沟、头漕沟、板货岗、渣子坡等,均与当年内乡窑各工作作坊、各作业面有密切关系。窑货沟是仓库,堆放成品瓷。头槽沟是挖掘高岭土的地方,板货岗是堆放废弃瓷器的地方,渣子坡由淘洗瓷土剩下的粗泥砂堆积而成。

立于内乡窑址中心区,掌中托着一把碎瓷片,那丝雨花瓷、白天蓝、荷叶青、麦苗绿等釉色瓷片,遗落田野近千年,美妙的瓷釉,仍如雨过天晴般澄澈,如五月清晨般清爽。昔日十里窑场升腾起的窑烟,从历史深处弥漫而来,熊熊燃烧的窑火映红变幻的画面,钩沉起内乡窑的旧时繁荣。

内乡窑的十里窑烟已成故事,被老百姓讲述着:“窑毁于洪水,相传当初洪水来时,还有好几窑瓷器来不及搬走,现在还淤埋在地下呢。”

也被专家学者广为追寻。《中国内乡窑》主编江红军说,年11月初,南阳市博物馆在大窑店村北5公里处彭营村发现残片和废弃窑址,在新寨南2公里处上庄村发现大量瓷片堆积。说明内乡窑范围比目前确认的区域还要大。年,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调查发现,大窑店村西北方向的龙泉沟、石板沟、官路沟都是窑区,发现有大量青瓷、黑瓷片。大窑店村西南的张灌沟也是窑区。

内乡菊潭古瓷博物馆馆长李海涛在田野调查中也有新发现。比如距大窑店约3公里的李岗老窑,“窑渣和废品堆积层保存完好,顺土坡轻轻一扒,能看到一层层匣体和废弃品的堆积。”李海涛说。

李海涛还发现了距大窑店遗址12公里的石板沟窑址,捡到有黑色流釉的瓷片,他认为这是内乡窑把铁绣花釉运用到青瓷上的尝试,应是较早的高温釉下彩。

内乡窑,在专家学者的追寻中,不再是个扁平字眼,而一个地方,能让人回想,值得一再前往。

◎神秘古窑成“国保”

内乡窑是宋代北方汝窑系列瓷窑之一。南宋《坦斋笔衡》中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瓷窑,故河北、唐、邓、耀悉有之,汝窑为魁。”邓,即邓窑。

从明至清,内乡窑有史可据,但都未指明窑址具体地点。新中国成立后,文物工作者一度遍寻不着。

年8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南阳市文物局在大窑店村发现“大量瓷片和窑具堆积,河岸断崖上有烧土块和残窑址,还有瓷土釉药等原料”,这是否就是史书所载的内乡窑呢?

遗址西侧石堂山上,文物工作者发现一通元代至大二年(公元年)“石堂山麻衣道场重建十方普济宫碑”,碑文有“孤村陶烟时起,前事宛然在目”,指向性明显,大窑店村遂被确定为内乡窑址中心区。碑文还确认了内乡窑生产下限,也就是说,直到年元代中期,内乡窑仍在烧造。

年,河南省政府公布内乡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了保护范围。

从年到年内乡窑成“省保”前,著名古陶瓷鉴定专家冯先铭曾四次来此考察。冯先铭提出内乡大窑店窑即为文献记载的“邓窑”。他还对遗址上收集的碎瓷片做了细致研究。他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23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