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张定有通讯员王伟孙高峰
在家里,她是父母亲的好女儿;在单位,她是单位的业务骨干;在丈夫心里,她是贤惠的好妻子,在儿女眼里,是只有她们进入梦乡时才回家的妈妈。今年32岁的李妍霏,已经是淅川县疾控中心计划免疫科科长,这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斗争中,她用自己年轻的臂膀担负起无悔的青春年华。
今年3月初,吉林省暴发奥密克戎变异株引发的新冠疫情。吉林告急!长春告急!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指令,河南省急调名流调专家火速驰援吉林。淅川县疾控中心闻令而动,党员干部纷纷请战,李妍霏有幸成为河南省支援吉林流调专家队队员之一。3月16日,李妍霏和疾控中心另一名同志陈然,乘车到达新郑机场集结并统一乘机飞往长春市。
飞机一落地,援吉队就分片包干,她和战友们连夜赶往所包区(县)长春新区,立即投入紧张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置、信息协查、风险研判、技能指导及培训等工作。
对新增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是每天的日常工作,李妍霏用自己的耐心和爱心克服诸如语言障碍、调查对象不配合的种种困难,由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不断增加,进入吉林后,整个流调队一直处于高负荷状态,每人都很辛苦,有的战友一天下来要流调三四个病例,医院回来,还没顾上休息,新的任务就又派下来了,有时凌晨两三点‘单子’突然来了。有时遇到难啃的‘骨头’,这个战友没完成,她还要换其他同志继续上。
凯旋返淅的李妍霏,登机前与南阳市援吉队长李峰在长春机场合影
李妍霏和战友们赴长春一周后,长春市大部分地区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局部地区又暴发重大聚集性疫情。援吉队灵活重组,根据长春市疾控中心统一安排,她又毫不犹豫地报名前往风险最高、工作最重、人手最缺的抗疫前线,继续不知疲倦地投入疫情防控中。
4月14日,经过3轮大规模核酸检测,长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判定,长春市各区基本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
4月16日24:00,李妍霏和她的战友们赴吉林抗击疫情31天,累计完成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初筛阳性人员的流行病学调查,排查密接人;审核例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对重点场所、高风险街道、社区、企业等进行现场处置;完成余例初筛阳性报卡的筛查及订正;完成份涉疫信息的审核、质量评估、流转工作;撰写27份疫情分析报告、聚集性疫情、重点场所等专案分析和现场处置报告;开展消杀、密接判定及流调溯源指导和培训。
李妍霏除了参加流调,还要承担南阳疾控系统赴吉林流调队每日工作简报的编写和发布,常常工作到深夜
受援吉队有关领导的指派,她除了繁忙的流调工作外,还要承担南阳疾控系统赴吉林流调队每日工作简报的编写和发布工作,为了赶在第二天早上8点前及时发布工作简报,她常常工作到深夜。期间,共编写发布27期工作简报,每期工作简报内容丰富、数据详实、重点突出、分析透彻,受到了援吉队领导和队员们的一致好评。
李妍霏和她的战友们秉持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淅川老防疫人精神,30多天里积极融入吉林省抗疫工作大洪流中,勇敢地筑起坚固的抗疫防线。“没机会散步、没场所锻炼、没亲人陪伴,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忠诚履职,她更像是站在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的‘红甲士兵’,为长春市民带去光明和希望,李妍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淅川县疾控中心党总支书记王汝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