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正在探索防治石漠

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http://www.xxzywj.com/

科技日报记者乔地

提起荒漠化,在河南,人们很容易想起两个名县。一个是兰考,是黄河故道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当年焦裕禄战“四害”就包括沙化。如今,那里泡桐如海,是全国泡桐最大的产区,不仅锁住了肆虐的风沙,也兰考成为享誉世界的以泡桐板材为原料的琵琶生产基地;另一个就是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淅川县。置身这个绿水青山的所在,外地人很少能够想到它是河南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6月17日是第26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记者来到河南省淅川县,探访他们正在艰难践行的石漠化防治之路。

万顷库区绿如染,石漠荒山变游园。如今的淅川,在万亩的国土上,有林地万亩,是河南省公益林面积最大的县和全省25个重点林业县之一。千峰披翠,万壑流青,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护佑一泓清水北送入京。

如今的淅川万顷库区绿如染。

曾几何时,“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淅川,境内沟壑纵横,荒山连绵,不少地方山石裸露、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在马蹬镇邢沟村外的部分山体上,至今还能看到裸露的巨大白石。南阳市林业局造林科科长程云说:“刚参加工作时,我到这里的山上一看,发现卧了一大群卧牛,仔细一看都是石头。”当地人形象地称这些石头为卧牛石。

躺卧的大石头,侵蚀着珍稀的土壤

卧牛石是石漠化的一种典型表现。山脊上,山坡上,山脚下,或白或黑的石头,卧在那里,侵蚀着珍稀的土壤。河南省林业局法规处处长杨朝兴说,山体下面都是石头,石缝里只有薄薄一层土,根本种不活植物。没有植物的附着,一下雨,土就被冲走。土冲走后,更无法生长植物。没有植物,就存不着土,石化就越来越严重。石漠化土地主要分布于山体的中上部,山体岩层主要是石灰岩,土壤多为黄褐土亚类的石碴土,由于受长年雨水冲刷,基岩裸露,砾石堆积,土层瘠薄、肥力差。

“河南石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以南地区。”河南省林业局造林处副处长宋明伟说,石漠化是岩溶地区土地极端退化的结果,已成为我国极为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

宋明伟说,岩溶区既有成片的,也有独立的。南阳市是全国喀斯特地形成片分布的一个地区,属于我国西南岩溶地区的北缘。南阳市岩溶区涉及淅川、内乡、西峡、桐柏等10个县(市)。根据年《河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成果》,南阳市石漠化土地总面积为.7公顷。按程度分:轻度.8公顷,中度.0万公顷,重度.0万公顷,极重度.9公顷。其中,淅川县石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丹江口库区周围,涉及14个乡镇。根据全国第三次遥感调查资料统计,每年淅川县因石漠化流失土壤万吨,水土流失面积达平方公里。丹江库区水土流失引发了石漠化,石漠化又导致更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得水源涵养能力极度降低,同时也损失大量的氮、磷、钾营养元素,造成了土层更加贫瘠,使得当地粮食产量急剧减少。土壤中大量的氮、磷、钾营养元素造成水质富营养化,直接影响到库区的水体质量。

“南阳尤其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生态区位重要。”程云说,搞好丹江口水库渠首及水源地石漠化土地治理,减少水土流失,是确保“一池清水入库、一泓清水北送”的基础和关键。

从邢沟村出发,沿着崎岖陡峭的山路走上一段时间,卧牛山就被踩到了脚下,山下的丹江口水库也映入眼帘。年,这里成为石漠化防治的试点。事实上,早在丹江口水库蓄水开始,当地林业部门就开始了石漠化治理的艰苦探索。他们针对立地条件差、交通不便、施工难度大的实际,在尽量减少对原生植被破坏的情况下,在卧牛山采取挖大穴、修鱼鳞坑造林的办法,实施组团式块状混交模式造林。

“石漠化严重的山上没土,就从山下和其他地方运送客土上山,真的像接待客人一样,先用碎石在低洼处磊成一个大坑穴,或者在低洼处挖出一个大坑穴,至少60厘米深,然后把客土请进去,再栽植树木,客土造林。”淅川县林业局副局长贾先强说,如今山体绿化效果已非常明显,大叶女贞、五角枫、百日红、刺柏、侧柏、樱花等十几种风景树,吸附的风化土壤越来越多,种树也比以往要容易得多,走上了良性循环的生态道路。仅去冬今春,该县就利用国储林项目,投资6亿元,种树16万亩多万棵,许多石头裸露的荒山变成了草木葱郁的青山。

在淅川县老城镇,有一条无名河,当地人都叫不上名字。它先后流经塚子坪村和马沟村,通过山谷,由北向南注入丹江口水库。近年来,随着沿线群山石漠化逐步得到治理,河里的水变得更为清澈。

昔日贫穷的马沟村,如今杏李满山坡,每亩地年纯收入超过元。眼下正是杏李收获季节,这里车水马龙,热闹非凡。马沟村村主任石根发说:“原来村里土地面积亩,经过对石漠化的治理,打造一级一级的梯田解决水土流失的问题,如今种植杏李的面积反而增加到了亩。”

在马蹬镇白渡示范区,他们将造林绿化与水质保护、精准扶贫、旅游开发、产业发展、石漠化治理相结合,打造环库生态经济景观带。贾先强介绍,参与项目区造林务工的贫困户有52户,参与长期管护的贫困户有13户,参与森林旅游的贫困户有27户。沿线还培育农旅示范园33家,解决了70多名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目前,白渡示范区荒山变“花果山”,区域内80%以上的贫困户依靠服务旅游和生态经济发展走上了致富路。

但是,石漠化治理投资大、见效慢、周期长。根据初步测算,石漠化防治投资,在重度地区要元/亩,中度元/亩,轻度元/亩,全县万亩石漠化土地治理总投资需要36.2亿元。贾先强说,他们积极向国家申请,将河南省南阳石漠化防治纳入国家石漠化综合治理总体构架,安排专项资金,启动河南石漠化防治专项工程。

在具体治理路径上,他们已经探索出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引导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和林农发展高效林业,种植软籽石榴、茶叶、金银花、竹子等。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石漠化治理。淅川有一座印山,因像一方大印而得名,整座山到处是裸露的巨石。年以来,当地企业家张明亮投资2亿多元,修建梯田多亩,种植树木多万棵,让印山变了模样,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变。

河南省林业局造林处副处长宋明伟表示,他们还要加强石漠化监测体系建设,定期监测、掌握石漠化状况和动态变化趋势,及时对防治工作进展及其成效做出客观评价,为防治决策提供依据。

编辑:张爽

审核:朱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29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