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裴熔熔
室外,众人身着正装,手拿文稿,表情严肃,默记准备;室内,“请在7分钟内回答完3个问题”“您还有1分钟”“时间到”“下一个”······这一幕是不是像极了毕业时论文答辩的场景?
9月3日上午,这样的画面在河南天地粤海酒店三楼上演,只不过这次被“考”的主角是来自11个县(市、区)的政府领导及相关企业家代表。在三个半小时内,11个县(市、区)共同角逐7个田园综合体试点名额。谁会最终脱颖而出,将在未来两天内正式揭晓。
河南省财政厅基层财政管理处处长樊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采用的是竞争立项的方法,将从11个项目中挑选出7个进入公示名单。若公示通过,每个项目将会获得省级财政万元的资金支持。”
11选7,河南11家田园综合体同台答辩“抢”试点
9月3日上午8点30分,年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现场答辩正式开始。来自郑州市、开封市、安阳市、焦作市、许昌市、漯河市、三门峡市、商丘市、信阳市、驻马店市、济源市11个省辖市的11个项目进行现场答辩,争夺“晋级”名额。
记者从现场看到,本次答辩设有评审席、监督席以及特定的答辩区。每个项目的答辩时间是15分钟,前8分钟为项目介绍,后7分钟是专家问询,到点前1分钟会有专门的铃声提醒,提醒答辩者注意时间,准时结束答辩。
在答辩过程中,记者注意到,本次参与答辩的项目都各具特色,均是从各地的区位与资源优势出发,打造了令人眼前一亮的田园综合体。
以修武县云台冰菊田园综合体为例,该项目最大的特色就是以美学为引领,引入了来自美国哈佛大学的知名建筑师来进行美学理念在建筑中的运用,目前该项目已经成为全国网红打卡地。
在具体运作模式上,该项目以焦作市云台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带动,以农业合作社为基础,带动农民广泛参与,同时充分挖掘韩愈故里的乡土文化,打造了以冰菊产业为支撑,集药、茶、食、观光、养生、美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依托“红枣第一股”,郑州市好想你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田园综合体项目实行“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形成成熟的银耳等食用菌、鲜食枣、康养、文旅等项目管理经验,同时辐射带动新郑乃至整个郑州市相关产业的发展。项目建设实施后,可为当地村民提供多个就业岗位,增加村民收入约万元。
有县市项目答辩人告诉记者:“虽然此次竞争比较激烈,但我们准备十分充分,对答辩结果信心十足!”
入选项目将获千万财政资金支持,名单即将公示
那么,究竟何为田园综合体?它有什么样的“魔力”,能令多个县市的政府领导人争相“入场赶考”?
据了解,“田园综合体”这一概念首次被提出,是在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根据文件,田园综合体应当“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随后,当年5月,财政部印发《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将河南、河北、四川、甘肃等省份确定为年首批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也是在同年,河南进行了首批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的评选,共选出浚县、孟津县、汝州市、长垣县、封丘县、范县、唐河县、淅川县、郸城县9个试点。
由于首批田园综合体试点运行效果良好,第二次评选在今年得以继续开展。不过,为使试点范围扩大到更多地区,在此次申报中,此前已经入选试点的7个省辖市不再推荐,其余11个省辖市各有1个申报名额,并将最终决出7个优胜项目,每个项目省级财政安排万元的资金支持。
“本次评选采用的是竞争立项的方法,希望能在各市踊跃推荐的基础上选择更好的项目,在未来的项目实施过程中也能有更好的效益体现。”据樊晓介绍,在当日的答辩环节之前,省财政厅已经安排专家对11个项目进行了实地考察,实地考察和现场答辩两个环节总分前7名的项目将进入公示环节,若公示无异议,就将正式纳入试点名单。公示名单预计在未来两天内正式公布。
先建后补,不达标项目将取消试点资格
记者注意到,为检验各地政府是否对田园综合体有正确的认识,本次在专家问询环节专门设置了3个问题,即“你心目中的田园综合体是什么,田园综合体在你县经济中的影响”“如何确保农民和村集体在田园综合体中的充分参与和利益分享”“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在田园综合体中的运用”。
“因为田园综合体是现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种业态形势。这种业态在不同的地区,对不同的经营者来说,对它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樊晓表示,国家提倡的田园综合体,强调的是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而且要在田园综合体建设中,不断增加村民和村集体的收入。
在此次印发的《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开展年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中,利益分享合理就是入选试点必须的条件之一。通知提出,要组织引导农民参与建设管理,保障原住农民的参与权和受益权,实现田园综合体的共建共享。如通过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安置就业等模式,创新农民利益共享机制。
除此之外,政府与资本的角色同样十分关键。“在田园综合体建设中,政府扮演的是引导的角色,投资主体应该是社会资本或者其他资本,政府投入只是辅助,例如打造平台、营造投资环境或者搞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是要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到乡村振兴及田园综合体建设中来,以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和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建设更好的农业农村环境。”
据了解,试点项目确定之后,财政资金将会下拨到相关的县(市、区),实行的是先建后补原则,根据试点项目实施进度逐步拨付试点资金。在此期间,财政资金会充分发挥杠杆作用,吸引和撬动社会资金等共同投入。按照市场主导的原则,企业或其他社会资金投入不低于各级财政投入的资金比例。
与此同时,省财政厅将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实行动态管理,根据申报的试点规划和实施方案,对试点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对试点项目进展缓慢、达不到工作要求的项目,将取消试点资格,停止拨付直至收回试点资金。
责编:裴熔熔
审核:李震
总监:万军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