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廖华歌建议在丹江边的这个小山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郭兵摄影许俊文

南水北调关键在移民,为了送水北上,淅川数十万民众千里迁徙,形成了“大爱报国,忠诚担当”的淅川移民精神。

鱼关是位于南水北调中线源头丹江口水库河南一侧的临江山村。年,因处中线调水的米水位线以下,多位鱼关村民离开世代生活的村落,以移民的身份在余公里外的陌生土地上开始新生活。

鱼关是一个整体被移民的村庄,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作协副主席廖华歌认为这个小山村,承载着不朽的移民精神。

像鱼关人一样,从年丹江口大坝修建到年中线工程通水,55年间,鱼关村所在的淅川县有近40万移民,响应国家号召,为了清水北送迁往异地他乡。

人搬走了!却留下了一泓“忠诚奉献”的上善之水,一种“大爱报国”移民精神,还有他们世代相依为命的沟沟山山。从年开始,由南阳市文化界发起,众多作家、艺术家、企业家、爱心人士参与,旨在保护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而栽植“南水北调移民纪念林”的行动在鱼关村展开。经过10年的栽种,使如今的鱼关已树如伞盖、花似云簇,水净如镜。

现在的鱼关,既是一座用真山真水一树一花建起的生态公园,更是一座见证中线历史、镌刻移民精神的生动课堂。鱼关村纪念亭(碑)、移民广场、移民纪念林、移民丰碑、淅川丹江移民民俗博物馆、南阳市移民教育培训基地、中国报告文学南阳创作研究基地、中共淅川第一支部纪念馆……一一坐落在鱼关的青山绿水间。

鱼关村是全国第一个由民间策划、组织、实施,在移民村旧址上建起的集南水北调移民精神发掘传承、移民精神教育培训、移民文艺作品创作为一体的文化传承创新园区。

鱼关村的的双馆(淅川丹江移民民俗博物馆、中共淅川第一支部纪念馆)、两基地(南阳市移民教育培训基地、中国报告文学南阳创作研究基地),已成为全南阳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移民精神教育培训、党员主题党日活动以及文艺工作者、大中专院校、中小学师生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的首选阵地,在全省乃至全国呈现出意义重大、特色鲜明的展馆教育和活动品牌服务。

年1月,南阳市委宣传部授其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0月,南阳市移民局在此设立全市移民教育培训基地,年9月,南阳市直机关工委在此设立市直机关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南阳农业职业学院在此设立教育实践基地,12月被中共淅川县委党校、南水北调干部学院命名为现场教学点。

经过10年的努力,鱼关村已在移民历史、移民文化、移民精神、移民教育上呈现出一定的层次和成效,为了更好地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弘扬传承移民精神,为家国守源头,为凡人留丰碑。廖华歌建议相关部门能从国家层面,对鱼关这一南水北调精神地标、移民精神发源地、库区移民心灵家园,尽可能给予一定的协调支持和配套帮助。一是打通从丹江、师岗高速口到鱼关的快速道路,缩短车程时间。二是修建一座移民精神剧院,上演移民历史剧,对现有移民景观加以提升。三是整合资源,把鱼关村纳入南水北调干部学院统筹管理,使移民精神真正起到教育培训作用且得以挖掘、弘扬与传承。

来源:大河客户端编辑:张静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35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