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吗难干吗干一个超级工程背后的河南

人类逐水而居

城市依水而立

这是人类数千年的执念

也是千百年来的定律

南阳市淅川县境内的丹江口水库库区景色(年12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冯大鹏摄

毛主席视察黄河时提出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

如果有可能

借点来是可以的

数据来源:水利部

梦想变成现实

中间隔了长达半个世纪的论证

一项史无前例的超级工程

在国人面前揭开面纱

焦作温县境内拍摄的南水北调穿黄隧洞出口北岸明渠(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郝源摄

这项工程

人称“南水北调”

其工程规模之大

涉及面积之广

覆盖人口之多

均堪称史无前例

0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河北段。卫星资料来源:高分二号

在宏伟设想提出62年后

也就是年12月12日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

一渠丹江水

出淅川陶岔渠首后

一路过哑口、飞渡槽、钻暗涵

向北跋涉

奔流至华北平原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起点与终点。来源:天地图

公里总干渠

流经豫冀京津4个省市

连通长淮黄海4大流域

从高空向下俯瞰

中线工程好似巨龙衔着宝珠

这宝珠就是丹江口水库

年8月25日傍晚在南阳市淅川县境内拍摄的丹江口水库库区景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冯大鹏摄

库区有多大呢

水域面积约平方公里

相当于香港面积那么大

几乎与三峡库区水面面积相当

而龙身就是总干渠

一江澄碧纵贯中华腹地

从南到北、从高到低蜿蜒前行

南阳市淅川县境内的丹江口水库库区景色(年12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冯大鹏摄

当南来之水涌入北方大地

历史注定铭记这一高光时刻

从此

千家万户水甜饭香

连泡的茶都更加甘醇

可是这尝得到的“甜”背后

又藏着怎样“酸”的故事呢

02

南水通过颍河退水闸实施生态补水(资料图片)。来源:河南日报

以中线工程的河南部分为例

要让南水自流进京

丹江口大坝要从米

加高到.6米

与北京形成约百米落差

才能实现

而代价就是

淅川县新增淹没面积平方公里

涉及11个乡镇、个村民小组

主要淹没指标居库区鄂豫六县区之首

与湖北省库区五县市总和大体相当

年5月5日,淅川县大石桥乡西岭村第一批名移民登上了开往邓州市腰店乡四龙安置地移民新村客车。本报记者史长来摄

这也意味着

搬迁人口将达到16.54万人

占到淅川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

这个数字对国内有些地方而言

可能就是整整一个县的全部人口

你问淅川难吗

难,确实难

但淅川退了吗

河南退了吗

没有

故乡的老房(资料图片)。本报记者张远摄

四年任务、两年完成

移民扒掉自家房子

锯倒院子里的老树

卖掉一手养大的牛羊

年5月5日,河南省淅川县大石桥乡西岭村一位移民与亲人告别。来源:河南日报

蹲在残垣断壁前吃下最后的故乡饭

清晨在祖宗的坟前长跪不起、泣不成声

但最终拉着小儿、搀着老娘

带着对故土的无限眷恋踏上搬迁之路

年5月5日,河南省淅川县大石桥乡西岭村一对移民母子准备登车前往新家园。来源:河南日报

他们告别的

不只是祖宅和耕地

而是他们最熟悉的乡亲

他们赖以生存的生活方式

以及他们刻入骨血的乡土记忆

5个月大的小移民寇惠岚在父亲的怀抱中来到新家园(资料图片)。本报记者史长来摄

其实

移民搬迁也不是第一次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

开建丹江口水库以来

淅川百姓历经大大小小七次移民

前后40多万人搬离故土

淅川因此成为全国水利移民大县

再见,我的家乡(资料图片)。本报记者史长来摄

渠道所经之处

同样需要迁移

河南干线征迁搬迁安置4.73万人

更有13位基层干部

倒在移民搬迁一线

03

说完“酸”

还有“苦”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总投资高达亿元

超过三峡工程

这又一超级工程

建起来又谈何容易

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大坝加高停浇不停工(资料图片)。来源:陶德斌/视觉中国

年12月30日

中线工程开工

建设难度从源头便开始显现

丹江口大坝虽只加高14.6米

也就是五层楼的高度

但水压会增加四成

在服役近40年的老坝上建新坝

难度不亚于甚至超过新修一座大坝

工人切割出一道道键槽

植入一根根钢筋

施工最高峰时人奋战在一线

加高壮举历时近8年终于完成

无人机拍摄的位于南阳市淅川县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资料图片)。新华社记者冯大鹏摄

而在邓州

湍河上的湍河渡槽

无论内径、单跨跨度

还是流量都是世界首例

也是目前世界上

规模最大的U型输水渡槽

鲁山县境内的沙河渡槽,槽身空间受力复杂,架设难度极大。新华社记者冯大鹏摄

在鲁山

沙河渡槽总长米

排名世界第一

最大过流量m每秒

排名世界第四

并行输水槽数4槽

排名世界第一

下输水断面总面积.4㎡

排名世界第一

这是年5月26日在郑州拍摄的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供图)

在郑州

两条长达米的穿黄隧洞

让长江黄河就此“握手”

黄河河底地质条件复杂特殊

控制工程里就属它施工难度最高

国内最深的调水竖井

国内穿越大江大河直径最大的输水隧洞

国内水利工程最深的盾构始发

……

科技创新成果一一诞生

造就人类历史上

最宏大的穿越大江大河的作品

图片来源:水利

部在北京

西四环暗涵工程

很难想象五棵松地铁站下

两条内径4米的输水涵道穿行而过

创下暗涵与站台距离仅3.67米

而地铁结构最大沉降值不超3毫米

挑战了极限

同样创下世界之最

中线北京段西四环暗涵工程。图片来源:水利部南水北调工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42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