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中出土两麻袋碎片,专家花三年时间

北京中科白颠疯曝光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010333.html

说起“考古”这一行当,很多朋友或许不是很理解,也总喜欢用金钱来衡量文物价值;这里澄清一下,“考古”的意义在于佐证历史,而“文物”则是历史的证据。“考古”其实很勤苦,除了风吹日晒的寻找遗迹之外,“文物”修复同样极富挑战性;早在年,河南淅川县发现一座古墓,专家还发现了两“麻袋”的零件。正是这两麻袋“碎片”,修复大师硬是花了三年时间拼凑,如今竟成为一件“禁止出国(境)展览”的国宝级文物;虽说如此,专家依然称其“难以复制”。

说这话还要回到年夏天,当时淅川下寺水库水位下降,或许是天气太过干燥的原因,露出水面的部分被晒得呈现龟裂状;也不知何时,这里竟塌陷出一个黑漆漆的“无底洞”,消息传出后,考古专家马上组织抢救性发掘。这处遗址规模宏大,经过数月时间,专家最终确定其为距今多年前的春秋战国古墓群;公正的说,这次考古发掘收获颇丰,据统计,共出土各类文物多达余件,其中包括珍贵礼器、青铜器、各类金银制品等,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却是两麻袋的“碎片”。

这两麻袋可不是陶器之类的东西,而是质地相对坚硬的“青铜碎片”;大块的尚能看出其形状,小块的就是一堆拇指大小的“铜渣”。说到这儿或许有朋友要说了“都已经碎到可以用麻袋装了,专家还搜集起来,难道这些残渣也有研究价值?”当然,考古专家对于文物也有其衡量标准,按惯例来讲,破碎到如此程度已经失去了意义;但通过对碎片的形态辨认,专家还是看到了文物的珍贵价值,它或许就是古史中记载,但在年之前尚未发现过的“酒禁”。

这里简单的对“禁”加以介绍。早在殷商灭亡之后,周天子认为“商亡与酒”,因而就将承放酒杯的案台称之为“禁”;当然不会仅是口头表示,同时周朝还颁布了历史上第一份“禁酒令”,规定:王公诸侯只有在祭祀等重大仪式上时方能饮酒;民众聚饮则要押解到京城处以死刑,不照禁令行事执法者,同治死罪。这份“禁酒令”也是历史上最为严苛的法度,而酒桌也被塑造成盘龙卧虎,看似“吓人”的造型,这就是史书中记载的“酒禁”了。

年之前,“酒禁”只存在于史料记载中,现实中并未发现过,这也是专家为什么搜集两麻袋“碎片”的原因之一;另外一个原因,通过大块残片仍能看出这一“禁”的构造极为复杂,因此专家推测其原貌应该是一件“巧夺天工”的瑰宝,如果修复成功,或许它将是一件与“后母戊鼎”同等价值的国宝级文物。公正的说,考古专家拎着两麻袋“碎片”心里同样没底,只能寄希望于文物修复大师;这里就要介绍一下这位“大师”级别的人物了,他的名字叫做王长青,在文物界也是一位声名远播的权威。

王老还被誉为国内文物修复“三大圣手”之一,虽已六旬有余,但仍奋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当王老打开麻袋一看同样吃了一惊,就见麻袋中的碎片稍大的仅有十几片,多为“铜禁”的案身,且已严重变形,剩下的就是无数云纹剥落与缺失部件,乍一看就是一堆难以分辨的铜梗和铜渣。除此外还有12个龙形附兽和12个座兽,不仅早已脱离禁体,且大部分残缺不全,仅有一件长方形的光板铜案,边上还塌陷了一多半;公正的说,这样的破损程度,就是一件相对较新的青铜器也难以修复,更何况这堆“零件”已时隔两千多年,其腐朽程度更加剧了修复的难度。

这里还有个关键点,就算“修复”也要按原来的制作工艺来进行,而这件青铜器的铸造工艺同样是个不小的挑战;据专家和王老证实,这件器物的铸造工艺正是传说中的“失蜡法”。《唐会要》记载,唐代铸造“开元通宝用的就是这种神奇技法;按时间看则要晚于古印度,因此今很多专家都认为我国的“失蜡法”是由印度传入。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这件以“失蜡法”铸成的文物得以修复,那就证明了我国运用“失蜡法”的时间要比印度还要早上多年;或许这类问题对于多数朋友来说没什么影响,但对于历史的“严谨性”来说,它却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公正的说,无论是考古专家还是修复大师都感到肩上的担子十分沉重。经过数月的观察之后,王老这才表示“愿意试试”,但需要的时间则要以“年”来计算;由于修复过程太复杂,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总之王老专门带着一个团队,期间运用整形、加固、雕制样版、补缺配件、錾花、大焊、铸接、粘接、着色、作锈等多种方法,历时三年终于恢复了“云纹铜禁”的本来面貌。年9月,“云纹铜禁”以本来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后又到美国展览,其巧夺天工的技法和华美的造型瞬间轰动了全世界;但专家依然说“云纹铜禁”是一件难以复制的珍贵文物,这里还有两点原因。

第一点,如今的“云纹铜禁”虽已被修复,但或许并非是原件的本来面貌;因为王老修复后仍剩下不少残件,这些“零件”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安装。第二点,如今的“云纹铜禁”虽然得以修复,但修复过程中运用的多为现代科技手段和技法;但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既没有如今的科技,也没有机械辅助,可想当时的铸造技术是多么的高超。换句话说,如果仍严格按照“失蜡法”技艺,且不用任何机械辅助的话;以今天的科技来看,想纯手工制作出另一件“云纹铜禁”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专家这才称其为“难以复制”。

不管怎么说,今天的“云纹铜禁”仍是一件华美的文物瑰宝。就在年,“云纹铜禁”又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国宝级文物名录;今天虽藏于河南博物院中,但由于部件依然脆弱,因此仍需要经常停止展览,以便保养修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43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