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绿水青山中走出生态富民路

白癜风治疗 http://m.39.net/pf/a_7082970.html

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由年底的10.66%降至0.89%——淅川:绿水青山中走出生态富民路

直播南阳讯8月26日,从南阳市召开的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淅川县专场)上获悉,淅川县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役的道路上抓好“两业”增收、守牢保障底线、聚焦党建引领,在绿水青山中逐步走出乡村振兴富民路。

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国家级贫困县和河南省深度贫困县,受移民搬迁、水质保护、偏僻区位等因素影响,贫困群体大、程度深,脱贫路径窄、难度大。近年来,该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走好水源区绿色脱贫路。止年底,全县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人减至人,贫困发生率由年底的10.66%降至0.89%,脱贫攻坚综合成效连续四年位居省市前列,今年2月份已成功实现脱贫摘帽。

抓好“两业”增收,巩固脱贫成效。淅川县立足特殊县情,围绕水清民富双赢,探索出“短中长”三线产业扶贫模式,短线重抓食用菌、中药材、小龙虾等短平快项目,实现当期能脱贫;中线抓杏李、软籽石榴等生态林果业,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多赢”;长线重点发展乡村旅游,实现长远可持续。在就业扶贫上,该县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通过“劳务输出、产业基地务工、公益岗位安置”三个途径,实现每个贫困户至少1人有工资性收入。针对农产品卖难问题,率先开展消费扶贫行动,深度对接央企平台,使全县林果未来两年产品实现签约预售。

守牢保障底线,筑牢脱贫根基。该县把“三保障”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全力保证贫困群众“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学有所教、困有所济”。围绕住房安全,分类实施易地搬迁、危房改造、修缮整治“三个一批”,让贫困群众住上安全放心房;围绕健康扶贫,采取财政补贴参保、推行“政康保”、做实“先诊疗后付费”等措施,全方位确保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围绕教育扶贫,打好资助政策、财政投入、爱心助学、德育教育等组合拳,确保所有家庭困难孩子都上得起学、上得好学;围绕饮水安全,建成覆盖所有行政村的安全饮水项目,建立健全后期管护长效机制,让农民都能吃上方便水、安全水。

聚焦党建引领,激活脱贫动力。该县坚持“脱贫攻坚推进到哪里,全域党建就跟进到哪里”,把支部建到产业链上,实现所有扶贫产业全链条覆盖;创新开展“两弘扬一争做”、“三亮三比三评”、“三清理一公开”等活动,增强村级组织战斗力。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用好县内外资源,构建大扶贫、大帮扶格局,共选派支工作队、安排近名公职人员、组织家企业开展帮扶,同时,创新开展“五一个”活动,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激活了贫困群众自主脱贫的能动性。

筑梦脱贫攻坚,逐梦乡村振兴。为了使脱贫成果持续巩固、全面小康成色更足,该县围绕已形成的特色产业,打造“一村一品”,实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人人有收入。并拉长链条,促进农旅融合,健全冷储物流系统,上马深加工项目,打响“淅有山川”区域公用品牌,让产业强起来;持续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大力实施森林村庄、森林人家创建工程,高标准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乡镇和示范村,改造提升一批特色村庄,打造生态宜居美丽家园,让乡村美起来;深入开展“两弘扬一争做”活动,发挥好“五好家庭”、“最美乡贤”等先进典型的激励效应,醇化文明乡风。建强基层组织,加强基层治理,营造基层的清风正气,让民风好起来。

“在打赢脱贫攻坚的战役上,我们坚守生态底线,成功实践了以生态资源涵养生态产业的发展模式,使老百姓栽下‘摇钱树’、打牢‘致富业’、端上‘金饭碗’,在绿水青山中走上生态富民路。”淅川县县长杨红忠说。

特约记者孙双涵杨振辉

编辑:冯长顺

审核:周若愚

终审:柏伴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33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