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好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南水北调中线行综述
01:38受南水北调中线补水滋养,河北省正定县滹沱河畔的明曦湖地区,水色湖光,花香四溢,生机勃勃。记者李先明/摄
□记者李先明陈萌吴涛杨晶
一条水渠,起汉江,出陶岔,走中原,穿黄河,入华北。
一条血脉,连通千家万户,流入广厦万间,流过沃野万里。
一条命脉,活京津,润雄安,泽沿线,承载厚重期盼,融入恢宏蓝图。
天河润物花香外,燕赵迎春水色中。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6年多,累计调水超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达万人,未发生一起断水事故、安全事故,被誉为人间天河。工程项目以过硬的质量、高效的管理、多重的效益,彰显了中国之治的显著优势,诠释了无可替代的巨大价值,也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下承载新的使命。
浪漫之想——中华民族的世纪创举
南水北调的思想“源头”,可追溯至一个“伟大而浪漫的畅想”。
年毛泽东同志视察黄河时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
在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推动下,历经半个多世纪,经过漫长的踏勘、论证、比选、研究,《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于年出炉。
构筑“四横三纵”的水资源配置格局,是“中华民族的世纪创举”。中线工程,正是这其中重要的“一纵”。年12月,中线一期工程开工建设。经过12年艰苦奋战,年12月12日,随着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建设目标全面实现!
中线工程的“源头”,可由壅起无垠碧水的丹江口水库大坝说起。
年,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10万大军汇集到工地。年,汉江截流顺利完成,“他年更立西江壁,指挥江流向北京”令人无限期待。年,竣工的丹江口水库蓄积起多亿立方米的水量,在千山万壑间实现“高峡出平湖”。中线工程开工后,年,丹江口大坝加高主体工程开工。5年后,大坝“穿衣戴帽”,由米加高至.6米,蓄水水位由米提高到米。
基于此,一江清水可通过适当的落差,自流至京津地区。也源于此,丹江口库区34.5万人讲大局、讲奉献,告别桑梓,举家搬迁。
年6月,在河南淅川县九重镇油坊岗村村口,一排排挂着红色条幅的大巴,等着运送村民。邹新曾与名村民从这里离开,搬迁到新家邹庄村。
10年后,在多平方米的两层小楼里,洗衣机、电热水器等家电一应俱全,邹新曾笑着说:“一家人年收入有10万元。”
习近平总书记看望邹新曾一家人时说:“移民之后,乡亲们10年收入提高了3.6倍,这是我们欣慰的地方。”老邹激动回答:“共产党好,都是为着人民。”
依靠人民、造福人民的南水北调工程,创造了世界工程建设移民安置奇迹。丹江口库区移民搬迁是世界水利移民史上最大强度的移民搬迁,涉及搬迁移民34.5万人,难度超乎寻常。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河南、湖北两省举全省之力,各部门发挥政策集成优势,移民群众和干部勇担当、讲奉献……最终,移民安置实现了“四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做到了“不伤、不亡、不漏、不掉”一人,积累了重要的移民工作经验。
中线工程建设历程中,闪亮的标签、创造的奇迹还有很多。以丹江口大坝加高、膨胀土处理、穿黄工程、沙河渡槽等为代表的建设项目,创造了若干项世界第一,建设者们付出了心血、贡献了智慧,确保了工程质量。
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尊重客观规律……作为跨流域、跨区域超大型调水工程,南水北调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也正是在应对这些前所未有的挑战中,我国积累了实施重大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宝贵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些经验,要在后续工程规划建设过程中运用好。”
责任之大——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
“成此大业者,党之魂、制之优、国之力、民之慧,铭记民族复兴伟大使命,愿南来之水长流不息。”在南水北调中线沿线很多管理处,可以看到一座6米多高的“责任碑”,记叙着工程建设的艰辛历程,也激励着南水北调人牢记使命、勇担大任。
看得见的水清如许,看不见的默默守候。
密织“天罗地网”,确保工程安全——
在丹江口大坝安全自动化监测中心站,显示屏上显示着水位、流量等各种数据,个监测点可对重要部位进行自动化监测。
中线工程“咽喉”穿黄工程的隧洞内,布置着现代化的观测仪器,在黄河岸上的自动控制室就能及时了解工程情况。
在京津分水“咽喉”西黑山枢纽,工作人员仔细巡查重点防汛部位,管理处处长朱耘志说:“安全是第一位的。”
…………
全长公里的输水线,仅交叉建筑物就有座。中线工程建立完善检测监测系统,盯紧重要节点工程、关键部位,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遇汛期、冰冻期,挑战叠加。沿线各单位密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3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