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一位中师生乡村教书31年,在夏日里长

原题:此情可待成追忆(纪实)

作者:高灵芬

雨天,一个挥之不去的承诺萦绕在心头。

因为此前,我曾经征得他的同意,决定为他写一篇文章。可是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一直没有动笔,愧疚。

而今,在这个沉沉的午夜,是时候该兑现我的承诺了。

打开相册,对着集体照,看了又看,他亲切的音容笑貌还在。

翻开手机,通讯录里“当时惘然”还在,可是人已消逝在茫茫的原野之中了。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斯人已逝,言犹在耳,为谁而鸣。

(一)

“当时惘然”是谁呢?是我们金华中心小学的副校长,党支部书记,书法老师——赵双成。提起他,“教授”“大好人”“热心肠”“最美教师”“书法家”等成了代名词。为什么呢?且听我慢慢说来。

年7月,勤奋好学,品学兼优的他从淅川县大石桥乡直初中毕业。他考上了南阳二师,这一好消息一经乡政府广播的通知,山村沸腾起来了,七邻八乡,亲朋好友,纷纷前来祝贺。

师范期间,他除了学好文化课之外,苦练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并多次在学校举行的书法比赛中获奖。他酷爱读书,图书馆成了他课外时间的快乐驿站,诗词、名著、政治、历史,地理等书籍都是他眼中的宝贝。

年7月,一心想着回报家乡的他学成归来。

当他得知没有教师愿意到山区任教,导致山区教育薄弱时,他自告奋勇地找到时任大石桥乡教办室主任的戚正义,提出愿意到离家有十五里的郭家渠小学任教。戚主任听他说明来意后,打趣道:“你一个毛头小伙子,真的愿意去山区吗?不怕娶不来媳妇吗?你可要想清楚喽。”他斩钉截铁地说:“主任,我早就想好了。我是认真的,到山区教学,我不怕打光棍,我也永不后悔。”戚主任听后频频点头,说:“小伙子,好样的!我相信你!”于是,他挑着行李,走向了郭家渠小学,担任数学课。从此,开始了他一生的教学生涯。

作为一名热血青年,他热爱学生,满腹经纶,数学逻辑思维超强,教学方法独到,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好苗子!领导连连夸赞道。于是,在历经三年磨炼之后,年9月,他被调入了大石桥乡直小学。

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年9月,由于郭家渠小学扩建后需要老师,他听说后,又一次主动找到教办室戚正义主任,说,革命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就这样,他又调入了郭家渠小学。

一晃四年过去了。年9月,由于郭家渠小学学生减少,他又回到了乡小。

年可谓是好事成双,他认识了医学知识丰厚的贾凡医生,成就了一生的美好姻缘。12月,他被评为淅川县首届小学数学骨干教师。一石激起千层浪,一生从此不同凡响。

年正月,我在乡小实习,认识了赵老师。那时,他年轻率直,腰杆挺拔,意气风发。在办公室里谈笑风生,老师们一句一个“教授”地称呼他。我暗暗地想,此人不简单啊!

实习期间,我逐渐了解到赵老师的教学风格和处事风范。他在教学中不是照本宣科,而是以实物操作为主,通过各种教学方式营造简单、活泼、上进的学习氛围,用学生乐于理解的方法来教学。在课堂上,他深入浅出,耐心细致,课课都是精品。他爱生如子,幽默风趣的台风、平易近人的态度,受到同学们的喜爱,家长们的赞扬和领导的好评。多年来的教学积累,让他的教学自成一家,自有风格,所以在教学业绩上也很显著。我曾多次坐在他家药店门口玩,看他教孩子在地上书写粉笔字,哪一横长哪一竖短,都指导得是那样的细致到位。听着他和妻子那文绉绉的对话,我想,夫妻一场,应如这般美好:琴瑟和鸣奏佳音,鸳鸯比翼度华春,红尘有爱须珍视,高山流水贵知心。

年夏天,一连几天,风雨交加,暴雨如骤。一时间,沟满壕平,洪水猛涨,丹江淹没庄稼,漫过石桥,越过公路,淅川县大石桥乡上店村、纸坊沟村、磨峪湾村,遭遇百年不遇的洪水袭击,无情的洪水淹没了余人的村庄,数百栋房屋被淹没。灾后防疫和重建为重中之重,迫在眉睫。防疫如防虎,在乡政府的统一指挥下,在教办室副主任任凤奇的带领下,胡宏伟、张海宏、程金顺、贺振强、段重基老师和赵老师一队,克难攻坚,奋战了一个星期。身为共产党员的赵老师,以身作则,首当其冲。在帮助村民铲除屋子里的淤泥后,他不顾疲惫,背起了几十斤重的药桶,高挽裤管,进入灾区进行消毒。最后,他们团队率先完成了防疫任务,受到了上级的表彰。回到家里,他瘫坐在沙发上。他的爱人心疼地说:“大傻瓜,腰酸背疼了吧?你就不会干一会歇一会?值得吗?”他笑了笑说,气力是奴才,歇歇又回来。这根本算不了什么,只要咱百姓的损失能减少到极限,那就值得。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果不所料,随后,年轻有为的他随即被提拔为郭家渠小学校长,学区片长。他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地发光,发热。先后被评为淅川县“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文明教师”。

(二)

年8月25日,由于南水北调,他和我一样,作为随迁教师搬迁到了金华镇,在金华中心小学工作。先后担任过英语、数学、品德、计算机、书法课。

往事历历在目:学校的大型活动基本都是他组织并主持的,如“学雷锋树新风”演讲比赛、“百年追梦全面小康”演讲比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

每周的教学常规检查中,总有他伏案忙碌的身影。

消防疏散演练、防震减灾疏散演练活动时,他是录像师。

集体备课、教研活动时,黑板上那刚劲有力的字迹是他写的。

乡邻、同事在村庄盖了小洋楼,门上悬挂的对联,是他怀着毕恭毕敬的态度书写的。

每逢校园文化艺术节、“学写字写好字”比赛、期中、期末考试时评的“新三好学生”等颁发的奖状都是他一个字一个字倾情书写的。

年7月,在宛城区中小学教师“三笔字”比赛中,他荣获二等奖。

记得他的书法公开课,幽默风趣,听课教室爆满。

记得在学校举行的家长会上,他不止一次地说,学生永远是天使,教师就是为天使修补翅膀的那个人。他告诫大家,要争当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记得他儿子在南阳开元国际学校上初中期间,第一次全校家长会上,未曾开言,上千双赞赏的目光已纷纷向他投去。他的儿子每次外出求学临行前,他从不让妻子插手,而是自己一个人默默地为儿子收拾行囊,送他坐车。每次听说儿子求学回来,他总是提前守在路边等着接他。其身正,不令则行。他那聪明好学的儿子打自小学起,成绩一直稳居班级之首,如今在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就读。

记得在国旗下的发言,他从来不看稿子,总是那么地铿锵有力,撼人心肺。

记得学校举行活动时,他总是西装革履,风度翩翩。

记得那次研学活动,他在诸葛草庐前的发言,震耳发聩。

记得年9月,大病初愈的他执意来学校上班的情景。

那次,他脚上长了鸡眼,踮着脚走路,执意和我们一起去街道做志愿者,打扫街道,清理小广告等。

那次,他一大早赶到学校,只为帮我准备期中考试表彰大会事宜。事后我才得知,大病初愈的他在接到我的求助电话后,竟然连饭也顾不得吃,药也顾不上喝。我感到很惭愧。

疫情期间,他的病情反反复复,他的身体瘦了,而后又胖了。我听他说,从小到大自以为自己身体特别棒,偶尔的一次感冒发烧只要有一碗姜汤就解决问题了,万万没有想到这次自以为是个小病,却让他经历人生第医院。瘦小的爱人带着他,来来回回好几次,医院,医院和家中,始终不离不弃。回想起生病的日子,他对亲情有了更多理解,对生活有了更多感悟。他感谢妻子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在他生病的日子里,她不仅包揽了所有的家务,买菜、做饭、洗衣服,而且监督他吃药、为他洗澡、给他劝慰……他说,有亲情的温暖,再多的苦难都会很快过去!后来,他还欢喜地和我一起探讨“停课不停学”线上教育问题。

那次,他最后一次从郑州住院回来。我去看他,他皮肤蜡黄,眼窝深陷,身上插着导管,消瘦了许多许多。他静静地躺在床上,有气无力地说,高老师,我起不来床了,什么好吃的也吃不下去了,以后恐怕再也不能登上那三尺讲台了。那一刻,泪水在我的眼眶里直打转。我幡然醒悟:世事无常,不生病就是最大的幸福,且行且珍惜。

(三)

年6月6日午后,被病痛折磨了一年,瘦得皮包骨头的赵老师带着对教育的依恋,对亲人的不舍,在自己家中永远放下了他的生花妙笔。对生活一往情深的他,在夏日里长眠。享年50岁。

噩耗传来,人们惋惜不已。金华镇中心学校王炳增老师闻讯赶来,胡宏伟校长来了,徐学岩校长来了,王海、李永旭、徐海峰、许刚、冉生义、路海荣、王奎、赵金松老师专程从城里赶来,他的同学刘国迁、余秀奇、王广文、尚红勋、李玉科、赵双牛、温群娥和师弟陈双印老师专程从淅川赶来,他的同学葛文军专程从西峡赶来,他的同学刘芳红从镇平赶来,昔日同事张爱国、陈新红老师连夜从新野赶来了。乔新颖、郑黎明、高娇、冉新成、贾文亮、贾文亭、贾良、段重基、张海宏来了,他们深深地鞠躬,为他开一个隆重地追悼会,表达对他最崇高的敬意。他们默默地为他送行到殡仪馆,只为再看他一眼。出殡那天,道路两旁站满了送行的人。

而今,上学路上,再也见不到他骑着永久自行车的身影了;傍晚时分,再也见不到他和爱人有说有笑,并肩散步的情景了;办公室里,再也听不到他饱含哲理的警世通言和爽朗的笑声了。但是每次走进办公室,恍若他还在。我在整理办公室时,发现在他数年来的的教学业务手册里,笔记本里有很多教学真谛;发现他写了厚厚的几本党员学习笔记;发现办公桌旁的废纸箱里丢弃了许多纸张。我把废纸一张一张铺开,纸上小字摞大字,钢笔字与毛笔字尽显,青春、诗歌、励志语比比皆是,那些都是他生前日日练习的书法啊!我默默地挑拣了一些,小心翼翼地装进了档案盒,永久珍藏。

回首赵老师的一生:他没有帅气的脸庞,但学生称他为最帅气的老师;他没有挺拔的身姿,但他却是学校的脊梁;他没有华丽的服装,但他却是学校最美的风景;他没有显赫的家境,但他却是最富有的老师。工作中,他尊敬领导、团结同事、热爱学生、勇挑重担、尽职尽责、不求索取、默默奉献。学习上,他严以律己、日日看书、天天练字,从不间断。生活中,他孝敬老人,尊重爱人,教子有方,团结邻里、乐于助人,浩然正气。他的思想光芒万丈,他的言行鼓舞人心,他的人格魅力无穷。他真不愧为金华镇“最美教师”“师德标兵”。

斯人已逝,精神长存。

(全文完)

高灵芬,出生于淅川县,现为宛城区金华中心小学教导主任。喜欢写作,旅游,且行且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36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