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说今翻开史册话南阳华豫未来

“南都信佳丽,武阙横西关。白水真人居,万商罗鄽闤,高楼对紫陌,甲第连青山。此地多英豪,邈然不可攀。陶朱与五羖,名播天壤间。丽华秀玉色,汉女娇朱颜。清歌遏流云,艳舞有馀闲。遨游盛宛洛,冠盖随风还。

走马红阳城,呼鹰白河湾。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

多年前的唐代诗人李白所写的这首千古名篇《南都行》,整篇吟诵南阳,既指出了南阳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又描写了南阳的自然山水之美,厚重人文之美和多彩风物之美,充满了诗人对于南阳这方热度的赞美,以及对南阳英豪的钦敬和仰慕之情。

“八百里伏牛山风光无限,千万年白河水缓缓向前,山山水水孕育着大千世界的蓬勃生机,春夏秋冬延续着左邻右舍的兴衰变迁,论智慧,论风流,论英雄,轮才干,这里有人人崇敬的人之尊者,这里有人人敬仰的世间圣贤。南阳,南阳,我自豪的故乡。南阳,南阳,我美丽的家园……这首有著名词作家乔羽作词,音乐家徐沛东作曲,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演唱的《南阳,我的家乡》,唱出了南阳的厚重辉煌,唱出了南阳人的激情豪迈。

南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南阳古称“宛”,有“南都”“帝乡”之称。东汉南阳人张衡在《南都赋》中称南阳“於显乐都,既丽且康。陪京之南,居汉之阳……”今天的南阳,总面积2.66万平方千米,人口万,辖邓州市,宛城区,卧龙区,镇平县,内乡县,西峡县,淅川县,新野县,唐河县,桐柏县,社旗县,方城县,南召县13个县市区,以及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官庄工区,鸭河工区4个经济功能区,是河南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级市。

南阳北接汝洛,南襟荆襄,西出武关,东连江淮,自古为豫鄂川陕的交通商旅要冲和兵家必争之地,独特的地理位置也使其经济,文化,社会等南北交融,东西贯通。南阳人文底蕴深厚,既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又是汉文化的鼎盛地,也是盘古文化的源头,既是一个传统农业耕作大区,又是南北兼长的一些经济作物的生产地,既有楚文化的浪漫飘逸,又有汉文化的博大雄浑。南阳山清水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南阳人勤劳智慧,民风淳朴,谦和厚道。司马迁是在《史记》中曾写道:“南阳,夏人之居也。夏人政尚忠朴,犹有先王之遗风。”

南阳有年文明史,年建城史,政区建制设置较早,传承沿袭一直相对稳定。南阳夏代为豫州地,商代为南乡地,西周时属荆州,被称为“周土”,先为周公,召公封地,后有申,吕,息,曾,应,邓,蓼,许等侯国,是周的南部屏障。周末王室衰微,楚人乘机向北发展,相继灭掉申,吕,息等侯国,使南阳盆地归属楚国,并在南阳设申县,成为楚国北方的门户。楚怀王十七年(前),秦楚丹阳之战,楚大败。楚顷襄王元年(前),秦发兵攻楚取碗。秦昭王三十五年(前)正式设立南阳郡,为全国三十六郡之一,治宛(今南阳市区东北隅)。汉承秦制,仍设南阳郡。南阳郡属荆州刺史部,郡治宛城,辖36县。三国,魏以南阳,南乡等6郡属荆州,州治宛城。晋初改南阳郡为南阳国,辖14县。从唐朝起,南阳设邓,唐二州。元世祖至元八年()设南阳府。明朝初年,南阳成为朱元璋第23子唐王朱桱的封地。清代仍置南阳府,属河南省。民国初年沿袭清制,仍为南阳府。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南阳人民用生命谱写了新的篇章。南阳会战成为抗日战争的最后一战,被记入史册。年11月4日,南阳全境解放,毛泽东闻讯夜不能寐,文思泉涌,专门为新华社写下《中原为我军占领南阳》的电讯消息,亲自报道南阳解放。

年11月南阳解放后,先后建设省,专区,县三级行政区。年南阳行政区改称河南省南阳专区。年改南阳专区为南阳地区,辖1市12县。年改南阳地区革委会为南阳地区行政公署。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南阳地区和县级南阳市及南阳县,设立地级南阳市,实行市领导县的管理体制,辖1市2区10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38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