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淅川十方长寿香严禅寺法治热点关注

香严寺,又名长寿寺、香严长寿寺、显通禅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景区。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仓房镇白崖山,东临龙山,西接虎山,北依后岭,南拱面山,整个地形若莲花状,该寺居正中。始建于唐朝,本是慧忠的道场,后建寺于此。唐宣宗曾在寺内避难,剃度为弥。自唐代宗颁旨敕护起,香严寺便与少林寺、白马寺、相国寺并称为中原四大名寺,有万顷香严寺之称。唐代后,该寺曾两度复兴。明永乐年间重建该寺,规模宏大,号称十方长寿大香严禅寺。康熙年间,第58代住持9年重建使该寺再度中兴。年至年,有六世九位临济宗高僧任住持,香严寺成为临济正宗的重要道场。香严寺因慧忠国师的强大影响力,奠定了其在佛教界中的地位,历代高僧辈出。在香严寺历代住持中,共有六世九位临济正宗高僧担当,自年延续到年,近两百年时间,香严寺成为临济正宗的重要道场。根据《嘉靖南阳府志校注》和《香严禅寺中兴碑》记载:香严寺是大唐南阳慧忠国师的道场。慧忠圆寂后按其遗愿从长安送回党子谷白崖山清风岭建塔归葬,唐代宗当时赐赠甚厚,遣使者送慧忠,慧忠入塔时,高官送葬,人流如潮,香烟袅袅,经月不散,人们遂取佛家经典中常见的“香光庄严”之义,将原名“长寿寺”改为“香严寺”。历史上,香严寺分为上寺和下寺两部分。上寺在白崖山丛中,下寺在山麓丹水旁,相距约15公里。下寺于20世纪60年代末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蓄水而淹没于丹江口水库之中,高达十几层的两座唐代琉璃塔在水库淹没时被全部炸毁,仅存上寺,上寺面南背北,依山而建,东邻水面壮阔的丹江口水域。虽遭历代战乱寺院毁坏严重,然因处于深山之中故仍保存下百余寺舍、石塔碑林、石牌坊、山门、大雄宝殿、韦驮殿、接客亭、法堂、藏经楼等古建筑及道家、佛家古壁画若干。现存建筑间,木雕余幅,砖雕幅,石雕幢,内壁画共计平方米,占地面积平方米。上寺寺院坐北面南,中轴线自南到北的建筑依次为石牌坊、山门、韦驮殿、过厅、大雄宝殿、凝月轩(望月亭)、法堂、藏经楼等。建筑特点是,根据地热由下而上逐级排列,与两厢配套建筑一起形成八级五院。康熙年间,房屋有间,院墙余丈。山门,是一个四柱嵌匾的石牌坊,上面有“敕赐显通禅寺”6个大字,山门旁两侧分别蹲立着圆雕石狮。韦驮殿,属于硬山式的建筑风格,它的前檐,栏额、雀替分别雕刻着“雅童采莲”、“二鹿同春”、“凤凰戏牡丹”等四十余幅图案。走廊有12根大柱。凝月轩,在韦驮殿的后面,是一座小建筑,乃达官贵人入大雄宝殿前的休憩之地。大雄宝殿,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清乾隆年间重修。东西长29米,南北宽22.5米,属于歇山式建筑风格,四周走廊有26根大柱,殿内有8根“通天柱”,大雄宝殿内绘有神佛壁画,均是明代作品,总面积平方米。东、西二墙有大小相同,长16.16米、高9.2米的彩色壁画。藏经楼,位于寺院的最后排,里面供奉有千手千眼大佛。藏经楼的西北角,有一楼中小阁,有黄幔围着,是传说中的灵气宝地,人们称之“消灾宝地”。这块方地不管怎样挖,都会自动升平。藏经楼东西两侧,各有一间内屋。宣宗皇帝殿,又名望月亭,相传当年宣宗在香严寺出家时,每晚望月长叹,祈求上苍保佑众生。登基后在此建亭。望月亭东约6米,有一通清雍正时所立的重修宣宗皇帝殿碑,该碑通高3米多,碑首浮雕二龙戏珠,中间篆刻“香严不朽”四个字。藏经楼内有一块10平方米的灵气宝地,俗称“消灾宝地”。这块方地无论怎样挖动,都自动升平,并略高于地面。相传,唐宣宗在香严寺避难时,有一天夜里,突然听到“盗寇劫驾”的呼叫声,他急忙翻身下床,从后门出逃,由于他慌不择路,掉进了这块深谷,盗寇闻声追来时,只见这里浓雾弥漫,遮住了视线,众僧赶到时,盗寇惊恐,四散溃逃。太监在这块深谷里找到了宣宗,正想下去扶救时,这块地壳忽然托着宣宗徐徐升起和地面相平,众僧惊喜万分,齐跪贺宣宗蒙宝地灵气的庇护,才得以平安,宣宗当即烧香拜佛,并封此地为“灵气宝地”。从此,凡来寺院烧香拜佛和游览观光的朋友,都要到宝地上驻足,闭目祈祷,愿万事如意,四季发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68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