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讯(大象新闻记者张定有通讯员刘东林茹光成)3月上中旬,省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联盟巡回服务首场活动在南阳举行。此次巡回服务活动,是创新联盟开展的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的首次尝试。
去年5月以来,南阳市总工会积极推进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建设,把创新工作室联盟建设纳入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重要内容,组建南阳市创新工作室联盟建设领导小组,形成了市委领导、工会运作、企业支持、劳模领衔、职工参与的创建格局。制订了南阳市工会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建设实施方案及管理办法。
在年8月举办的市总工会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建设工作培训会上,南阳卷烟厂劳模工作室带头人李力向大家介绍了经验:“加入联盟之后,如果遇到一般性问题,可以通过网上互动交流解决;遇到较为复杂具体的问题,则可以通过线下交流、现场讨论来完成。”培训会当天,既有36家企业71个市级以上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在平台上完成注册。这标志着南阳探索推进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建设迈出了关键一步。
目前,南阳已建成市级创新工作室联盟1个、县级创新工作室联盟8个、产业创新工作室联盟3个、重点企业引领型创新工作室联盟3个,初步构建起多层面的联盟矩阵。
由“点”成“面”聚“线”成“网”
创新工作室联盟是个新生事物,它可以凝聚力量,攻克难关。
为了扶植好这一新生事物,市总工会制订了《推进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建设实施方案》,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各产业各行业紧密联动,市、县、企业三级工会聚力协同的方式,在全市范围内多层面探索创建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的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体系,使各级各类创新工作室由“点”成“面”、聚“线”成“网”,形成南阳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矩阵,以此来推动全市创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的积极性,带动师带徒、“匠”带兵行动持续深化。
运用“互联网+”的形式,充分利用电脑PC端、手机移动端平台功能,推动全市各级各类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上线进网,推广和普及“河南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网上交流。
强强联合,构建纵横联盟体系。横向拓展地域联盟,各县市区总工会、市直基层工会分别建立县级、企业劳模及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组织开展本地活动及区域之间的创新攻关与技术交流。纵向延伸产业联盟,分别建立市各产业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重点培育在本行业(系统)具有引领力的创新工作室领衔人;做强“点式”引领型重点企业联盟,推广南阳卷烟厂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做法经验,建立示范性重点企业创新工作室联盟;以省示范性创新工作室和部分市级示范性创新工作室为龙头,发挥全国劳模、中原大工匠、国家级技能大师等影响力,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拓展市场关联度,打造了一批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的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
按照示范先行、分类指导、分批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逐步拓展联盟覆盖面。目前已有家市县级示范性创新工作室和企业重点工作室上线入网,南阳卷烟厂、乐凯华光等10家单位21个创新工作室常态化开展了互联互动、协同攻关活动。
河南中烟南阳卷烟厂卷包车间李力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成立于年,现拥有核心技术骨干21人,其中高级技师9人,技师10人。他们打破“单兵作战”、“独立而支”的格局,集众人之智,采众家之长,使创新思维愈发活跃、创新路径愈加开阔。发动厂内省市级示范性工作室,积极参与注册、入网、上传和互动,推进全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建设,实现与各行业及科研院的有效沟通和精准对接,联合攻关、成果共享、合作共赢,将现有专利技术和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同时,企业内建立跨单位、跨部门、跨领域、跨专业的工作室共创共享机制,升级培训教学硬件,利用互联信息技术,实现横向、纵向大联合,发挥集聚效应、辐射效应、品牌效应,带动全员创新攻关,开展结对师带徒活动,加快青年技能人才的学习成长。联盟成立后,为降低箱烟输送过程质量损耗,他们多方联合攻关,采用多点式激光传感器对箱烟整体外观、动态位置跟踪检测。同时为满足超远距离、狭窄空间的信号传输需求,采用物联网信号传输方式,实现了输送过程质量的动态感知,有效减少了箱烟非正常损耗,降低了故障停机时间,为企业节约费用余万元。
年国网南阳供电公司成立劳模工作室“星”联盟至今,开展专业培训78次,培训学员人,签订师带徒合同对,36人获得高级工以上技能等级,25人获得工程师以上技术资格。获得国家专利授权83项,其中发明专利16项,获得市级以上成果44项,其中省部级成果6项,在各级刊物发表论文62篇。“星”联盟的集群效应初见成效,创新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同步提升。
南阳市气象局王宇翔劳模创新工作室参与省软籽石榴工程技术中心科研推广工作。作为省软籽石榴工程技术中心科研技术推广团队以及全省软籽石榴科技小院专家联盟成员,年年末,王宇翔与科技小院成员一起考察了淅川县水晶软籽石榴产业示范基地,介绍了软籽石榴冻害农业气象指标研究现状及研究方向,并针对软籽石榴防冻害措施及产业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针对南阳特殊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与会专家探讨了南阳软籽石榴产业绿色发展之路,初步形成了“政、产、学、研、创、用”的合作模式。
方城县总工会推广普及云端联盟平台,促进市联盟建设。目前市级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3家完成注册。其次在已有的两家县级工作室基础上,再选树培育3家创新工作室,主要围绕煜众车床、精密轴承制造技术和于松昌小辣椒、运中软籽石榴、田野葡萄的农林果种植技术,重点培育在工农业领域中具有引领力的创新工作室;推动纵横联盟,并拓展延伸。
打造特色联盟,助力乡村振兴
南阳四季分明,气候适宜,地理优势突出,月季、艾草、玉雕、中医药是南阳最具特色的地方产业。市总工会努力创建特色产业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联盟,为南阳特色产业发展搭建平台,打造工会助力乡村振兴的南阳模式。目前已创建了月季、艾草、玉雕、中医药四个创新工作室联盟。
月季项目创新工作室联盟由省劳动模范、南阳月季博览园总经理赵磊领衔创办。去年11月,卧龙区月季产业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应运而生,推动了全区月季产业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建设的积极性,为卧龙区月季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联盟在月季产业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创新科技示范作用,提升了产品竞争力,形成了与农户长期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南阳地区月季种植面积和种植农户双增加,切实推动了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联盟负责人赵磊说。
南阳是全国艾草的最大生产地和集散地,南阳艾,天下香。艾草项目创新工作室联盟的领衔人是南阳药益宝有限公司总经理查洪付。去年9月,卧龙区艾草产业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份成立。目前,该联盟汇聚艾草加工经营企业40余家,其中区级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5家、企业级工作室8家;艾草产业劳模、工匠等先进人物参与乡村振兴达80余人次,参与先进集体企业30余个;联盟企业开展“师带徒”“匠带兵”活动结对30对,利用工作室开展技能培训50余次,培养专业技术人员60余名。其中部分劳模带领公司技术人员多次到各村开展艾草加工技术培训,手把手教授余人。
南阳独山玉是全国四大名玉之一,有“南阳翡翠”之称。南阳的玉雕产业兴旺发达,人才济济。南阳玉雕大师、中原大工匠仵孟超领衔创办了玉雕项目创新工作室联盟,聚合了个玉雕技能大师工作室。去年10月,镇平县评选出52个玉雕行业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又在此基础上成立玉雕行业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以联盟体系厚植工匠沃土,凝聚创新力量,为镇平县玉雕行业的协同发展、做大做强搭建了新平台。创新工作室联盟不仅协助开展了河南省第七届工艺品雕刻工(玉石雕刻)职业技能竞赛,还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带动周边玉石加工、物流、包装、快递等行业发展,使该县万余名农民受益。创新工作室联盟还积极引领玉雕行业试水电子商务业务,先后入驻淘宝、天猫、京东等平台,帮助从业人员开网店、搞直播,电子商务业务取得了跨越式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从事玉雕销售为主的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上亿元。
利用南阳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和中医药优势,大力传承仲景文化,打响仲景品牌。在中医药行业,全国劳模、国医大师唐祖宣领衔的创新工作室联盟研制并组织协调生产中药制剂96万袋,展示了创新工作室集群协同力量。
“今年,市总将完善南阳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平台,建立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的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每年选树命名20个南阳市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分别给予资金补助2万元。”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赵浩说。
拓展创新平台,发挥孵化效应
市总坚持以工作室创建促联盟壮大、以联盟体系构建厚植工匠沃土,推动职工队伍技能提升。
做强做大创新“孵化器”。从去年8月份起启动并实施“十四五”万名南阳工匠培育行动计划,制定《加强南阳市制造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力争5年内推动全市制造业企业建成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家、选树命名市级示范性创新工作室家、培育南阳工匠00名。
着力打造工匠“练兵场”。市总联合有关部门每年评比市级优秀创新成果项,推动企业签订师带徒协议0份,选树个“师带徒”“匠带兵”标兵,以创新工作室联盟为载体和纽带,广泛开展“五小”活动,让万名工匠等创新人才通过各级各类工作室及其联盟,比学赶超、创新创造。
构建蓝领人才“明星苑”。通过创新工作室联盟的解难题、破瓶颈、攻难关和发明创造,使之成为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宣传名片。市总制定《企业家荣誉提升行动方案》,引导企业家大力支持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建设和联盟活动,使之成为企业的“智囊团”、岗位的“创新源”、项目的“攻关队”、队伍的“方向标”。
(映象网南阳新闻,投稿邮箱:yxwn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