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怎么治 http://pf.39.net/bdfyy/zqbdf/一、网络士人
最近两年我主要做两件事。一是花大量时间写字。从书法可以生发出太多的关于中西关于现代关于人的东西。我一直在思考,与其讨论书法与当代艺术,不如说当代的书法从我们这里看过去,写过去,它是什么样的?二是从一个一生热爱人文艺术的学习理工的工程师,过渡为投入更多时间思考探讨人文学科问题的人,因此必须要学习,研究人文学科问题的态度和方法。
幸运的是很多书友对我这两方面都很有帮助。现在的人大量时间生活在文字和符号的空间里。过去两年情况特殊,更是如此。得天独厚,我有幸在这个时间能够专心读书写字;敝帚自珍,我珍惜书友跟我交流时经常迸发的唾珠咳玉。本文希望记下一些:因为认真的闲扯,出于关心的批评,经过思考后的赞同,讨论发生后的梳理,深藏热情的冷静,满怀挚爱的逻辑。
先从两位书友写起。虽然应写很多位朋友,例如本文提到的书友小慈、王立华、郑晓舟、芝人、米克超、陈颍。早前爸爸说我锋芒毕露,咄咄逼人。即使对他和妈妈都这样。这是天性中来,现在五十多了,并非没有经过挫折,也其实没什么改变。和我交往,不会一马平川,一定会有故事。有机会时另外单写这些书友的故事。
都说网络文化如何如何,可也正在网络上,我和几个不同地点的朋友非同步仔细聊天。也正在网络上,可能随时抓取我需要补充、需要阅读的东西。
也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今天我写这篇文章,依靠手写和语音录入,有时一边爬山散步,一边想出什么来,就找个地方停一下,查一查,写一点儿。
作为年开始就学习计算机科学,从底层的协议开始搞过网络,目击手机技术的成长,目击汉字手写识别和智能语音技术的成熟等等无数伟大奇迹的创造过程的人,我深深地为今天的技术成就自豪。
网络时代没有人知道对面是一条狗。这样很好。合乎启蒙的精神。
启蒙的和向往启蒙状态的人,姑且称为士人,以内在品质相交。不论名誉,地位,背景,等等外在的东西。
在这里引康德《什么是启蒙》头几段:
启蒙是人脱离自己招致的不成熟状态。所谓不成熟,是指人在无他人指导时便无法运用自己的理智。而这种不成熟,其根源不在缺乏理智,而在于无他人指引便缺乏决心和勇气来运用自身的理智。
因此启蒙的箴言便是:勇敢地运用你自己的理智(Sapereaude!)
?
?
大自然早已把人类从外界的引导下释放出来,然而仍有大量的人愿意终身处于不成熟的状态,以至于别人如此轻而易举就以他们的保护人自居。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处于不成熟的状态更加安逸。
?
?
比如,一本书可以代替我们的知性,一位牧师可以代替我们的良心,一位医生能够替我们安排膳食......我无需自己操心,无需去思想,就已经有人替我将这些事情办妥。既然如此,我又何必去做这些伤脑筋的事?
-------
这是真的启蒙。但是太累了。关于书法和艺术,国人做了几百年可能也没做到多少。从众,看形势,要有悟性这样的话,不是真的启蒙,只会循环。
有朋友评论我谈论曹宝麟先生临祭侄文稿和罗丹雕塑园一个雕像的高度的文章,觉得后记离题。那其实是我最想讲的东西。
魏晋风度不也就是那样吗?全心创造,不要那么些杂念!
这篇记录网络时代的书法,网络时代的诗,网络时代的人。这是我们的东晋。这是我们的二王。这是我们的世说新语。
二、唐黎虹书友唐黎虹是中国大陆最早在华盛顿大学念比较文学的博士。之前这个系只有台湾学生。黎虹说,“台湾有个诗人杨牧在系里教书。他自己的诗不教,教楚辞。”
杨牧我知道。我小的时候在石河子有一个诗人同名。他们办一本叫做绿风的文学杂志,那时石河子的文学风气受艾青影响。
黎虹接着讲,“说起杨牧,多年以后,我在网上搜到的关于他的人他的文字,是那么让我向往;而选他的课的时候,我甚至不想去多了解他一点。真是浪费了这样的机缘。”
没必要对自己太严啊。刚来念书的时候要做的事情太多,上课就可以了,哪可能对任何一个老师个人都去多了解?
我对写字,算是很爱。可是中间三十年,学习数理化计算机,成家立业,碰笔墨一年能有几次了不起,水清墨淡,更不是碰到机会就去看古人字迹碑帖。我其实是很遗憾的,90年代末上海图书馆有一些现在绝对不让出来的碑帖,在纽约展出。当时我根本无法关心。
我九十年代在中关村工作的时候,每天骑车上班,经过中关园。我知道那些楼里住着我可能会非常热爱的老先生们。但是那时,我没去找他们。
好在有文字。现在有空时了解他们,读他们书,开始写字,而且因为自己有了这么多的人生经历,对诗、对文字、对人,理解更深,可以了。
黎虹转给我纪念杨牧的文章,其中有一首诗《讲学》:
似乎,我似乎已翻越了无数云层……
前面将有一藏书楼在月光下对我
浮现,当雨水全干了的时候,晚风那样
来回吹着我们盘足讲学的水边
所有的关怀和忧虑,朱砂和
戒尺之类其余以及无日或忘的风纪
循蹈的规矩——老松树下
一盒缥帙永不褪色,蒸发的香气
我抄了,被一个书友拿去。那一束灵光,经过唐和我,到了这个书友,也陪伴照顾了她的早晨。拿到图书馆那一卷纸里,她就看中了这个非要不可,我很不愿意她拿走,因为我以为学古帖对她好。但是她知道自己要什么,这就是她需要的表达。
?
?
我上的大学没有文科,是个巨大的缺陷。唐黎虹是比较文学的博士。我只要有关于思想的文字,请教她的意见,她都是能一语中的,让我思考很久。如果自己的文字偶尔得到她的认可,我会感到很愉快。
偶然因素,从八六年开始,我读计算机科学。其中的分支统计图像分析相对如火如荼的应用软件开发,20年前是冷门,我虽有发现,但欠一个博士论文没有写完就工作了。10年之后,这个领域就变成了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最热门的。我的学习,只体现在有勇气去尝试理解研究这个领域30多年的同学的思想了。
我的兴趣本来在人文,读的书几十年来都是这方面。五十多岁终于决定根据自己的兴趣探索的时候,需要这方面的帮助。幸运的是,也得到这样的帮助。
很多有才的朋友喜欢说,“人文完全可以自我启蒙自我熏陶,只要有书。”只是因为书里的字大家都认识?句子都可以读下来?不需要到实验室做实验?自己造个句子很简单?真的吗?
我见到太多的热爱文科的理科生在探讨人文学科的问题的时候,变成了民间江湖“人文学科家”。从校长到院长到知名教授到自由学者,一大串的人排着队。
那么谈谈如何自我启蒙,自我熏陶。
得搞清楚,人文学科是要下功夫学的,不是天生的只要会念书的就会。人文学科的研究是和理科的研究一样做的东西,有严格的逻辑,不可轻视。
我有幸,常常听到黎虹下面这样的提醒。
先声明,下面是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