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广西广工广财怎么读地名用字及其读

北京酒渣鼻哪个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bdfyc/210310/8733714.html

广东、广西是两个省份的名称(广西的全称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家都叫熟了:“广”潮语读geng2(缸2),没有人(个别年轻人除外)读guang2(逛2)。但是,广东工业大学、广东财经大学等带有“广东”俩字的大学或者其他单位名称的全称读音和简称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全称读的是geng2(缸2);简称读的是guang2(逛2):guang2gang1(广工)、guang2cai5(广财)。带“广州”的也一样,市名和广州大学、广州美术学院、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等名称读geng2(缸2),但简称读guang2(逛2):guang2dai6(广大),guang2mui2(广美)、guang2gao1huê6(广交会)。

总结起来,就是全称用白读geng2(缸2),简称用文读guang2(逛2)。为什么呢?绝大部分人会告诉你:不知道。只知道是约定俗成,符合社会语言学的潜规则。你要是把它们颠倒过来念,老前辈们会跟你急,说你们不懂潮汕话了!

但是,一个地名,全称用白读,简称用文读,一字两读,实在是不合理。那么,问题来了,按白读音统一,还是按文读音统一?按白读音统一吧,年轻人觉得怪怪的;按文读音统一吧,老人家会骂娘的。所以,只能暂时把情况摸清楚,把道理讲清楚。然后,保持现状,以待来日。

我最近去了趟广西梧州,这里是苍梧古国的所在地,曾经设广信县(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年),属苍梧郡,位于今广西苍梧县至广东封开县境。县名广信的意思是“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汉献帝建安八年(公元年),设交州,张津为交州牧,治所就在广信。陈椰博士《岭南学术思想》云:“广信,位于今天广西梧州、贺州和广东封开一带,是两汉时岭南的学术中心。”(广东人民出版社,年P.)建安十五年(公元年),吴国的孙权任命步骘为交州刺史,率兵抵番禺。建安二十二年(公元年),步骘把交州州治从广信东迁番禺。三国东吴景帝永安七年(公元年)把南海、苍梧、郁林、高凉4个郡(今两广大部)从交州划出,另设广州,州治番禺,“广州”由此得名。

随着对古西江流域文化的人类学、语言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的出现,不少学者们认为“广府”原指“广信府”。古广信的主要区域是粤语区域,其中西江流域是粤语的主要分布区域,而今梧州及西江中下游、粤西北地区应该是中原华夏语言与南越土著最早产生交流融合的地区,甚至也可以说,广西东南部与粤西北地区(西江流域)是粤语产生的源头。(详见郑佩玉瑗《广府人与粤语》,中国新闻周刊,年12月7日)

有人认为,广东、广西中的“广”字即源于此。但有些专家认为,可以前推至“广信”。即“广信”之东和“广信”之西。“东”“西”作为行政地理名称之始,则可能源于唐代的岭南道,后来分为岭南东道和岭南西道。而“广东”、“广西”的名称,则大多数专家认为是源于宋代的“广南东道”和“广南西道”的简称。

我整理了上面这段文字,除了想给大家说明“广东”“广西”名字的来源,同时也给大家说说这些名字读音给我带来的疑难问题:广信、广南东路、广南西路之三个古代地名中的“广”字潮汕话应该怎么读?读geng2(缸2),还是guang2(逛2)?如果按照现在广东、广西的读法,我想,应该读geng2(缸2)。我相信,geng2(缸2)这个白读音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而guang2(逛2)则是受官话影响而后产生的后起文读音。

广信说完了,说说另一个古地名——“番禺”。很多外地人读错“番禺”这个地名,因为按现在普通话的读音,“番”字一般都读fān,潮语也读huang1(翻),如“番批”“番客”等。但在此地名中,广州粤语却读pun1,潮汕话puan1(潘,姓氏),普通话也不得不遵守“姓名从主人、地名随本地”的潜规则,跟着读pān。番禺这个地名的“番”字读p-声母(国际音标记为[ph-]),是保留了“古无轻唇音”f-的特点。这也就是说,番禺作为地名存在的时候,汉语中的f-声母还没有出现呢。“番”字也作“蕃”(见下图)。

“番”字用来作为地名用字,乃是借用,其原义为“兽足”,是个象形字。《说文解字》云:“番,兽足谓之番。从采,田象其掌。”后来,“番”字被借用作它义,“荆州借久成己业”,“兽足”一义便另加个足字旁作“蹯”来表示。“蹯”字普通话今读fan,但古音也是读重唇(双唇)音声母,其词义也是兽类的足掌。潮汕话称脚掌为“骹buan5”,这个buan5(盘)本字应该就是“蹯”(番)。《左传·文公元年》:“王请吃熊蹯而死。”“熊蹯”即“熊掌”也。章太炎《新方言·释形体》:“《说文》释‘兽足谓之番,从采,田象其掌。’移以言人,今谓脚掌曰脚番(蹯)。”又“番”古音同“盘”,《汉书·地理志》“番禺”,唐·颜师古注:“番也音盘。”

金文说文解字古文

从“番”得声而读p-声母的另一个例子是:洗米水潮汕话叫做pung1(奔),新鲜的洗米水叫做“鲜pung1水”,盛泔水、潲水的大缸叫做“pung1缸”。取笑人浑身湿透、头发湿乱谓之“跋落pung1缸”:这个pung1(奔)的本字就是“潘”。《左传·哀公十四年》:“陈氏方睦,使疾,而遗之潘沐……”晋·杜预注:“潘,米汁,可以沐头。”《礼记·内则》:“面垢,燂潘请靧。”汉·郑玄注:“潘,米糊也。”《齐民要术·种蘘芹荷》:“芹……尤忌潘泔及咸水。”《说文解字·水部》:“潘,淅米汁也。”《方言》卷三:“斟协,汁也。”晋·郭璞注:“谓和协也,或曰潘汁。”清·钱绎笺疏:“《众经音义》卷九云:‘江北名泔,江南曰潘’。”《广韵》平声桓韵:“潘,淅米汁。”

从“番”得声的字读p-声母的还如“蟠龙”“蟠桃”的“蟠”,普通话读pan,潮汕话读puang5;作为姓氏的“潘”,潮汕话读puan1。这些都是保留古音的例子。

1、尾囝弟,徛厝耳

2、源远流长而亟待规范的方言俗字

3、十月十,新米饭,胀平目

本文地图均源于百度网络资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4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