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雀斑医院在哪 http://pf.39.net/bdfyy/dbfzl/211210/10057595.html
在中国独特的古老文化中有这样一个词,叫“余事做诗人”,而在丹楚大地有一位“余事书法家”,他,就是孙君武。
孙君武生于年,号湖畔愚生。年任教于淅川县第二高级中学,现任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淅川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淅川县第一高级中学书法顾问、淅川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会员。
余事不余练就书法
古人视工作之余的琴棋书画、诗文歌舞、登山临水为“余事”,正事与余事能够重合、相得益彰则为理想生活。孙君武老师却以习书赏石为余事,常与笔墨纸砚、天然奇石相伴,为之着魔痴迷。
步入孙老师的书房,可见文房四宝映衬着满架书籍。案头置一方奇石,一盆菖蒲。奇石配座古雅,尽显禅意;菖蒲根虬叶嫩,幽芳微发。从书房四周墙壁上的书法作品中,才深知孙老师的“余事”之奥妙。
孙君武父亲退休前一直在淅川县教师进修学校教授中国古代文学,在书法上也颇有造诣。受父亲影响,他自幼喜读典籍,尤爱写字,参加工作后仍勤学不辍。他不断开阔视野、丰富阅历,与同道交流切磋,深知书法艺术博大精深,不临碑帖信手书写是书法大忌。“取法乎上”,孙君武从临习钟繇的楷书入手,由此上溯至“二王”。学然后知不足,继而用功于“小爨”,兼临汉碑。
孙君武深知,艺无止境,荆棘与迷茫同在,咬定青山不放松方能有所收获。他抱定好学初心,以殷殷不辍的精神,成就了自己的梦想:年,书法作品入展“新世纪、新河南”河南省首届党政企事业单位干部书法大赛;年,书法作品获河南省反腐倡廉书法绘画作品大展一等奖;年,书法作品入展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举办的“河南省百县(市)书法篆刻展”;年,书法作品获河南省第十五届群众书展优秀作品奖。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在孙君武看来,书法永远在路上,余事不余,既磨砺性情,又丰富生活,值得孜孜不怠。
书法精髓来自读书
孙君武还有一个余事习惯——无日不读书。他坚信以学养书之理,正如清末明初书法家杨守敬在《学书迩言》中所云:“一要品高,品高则下笔妍稚,不落尘俗;一要学富,胸罗万有,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
书法中读书,读书中书法。孙君武在用笔上非常考究,而且法度严谨,结体精美,在他的作品中,让人体会最为深刻的就是笔法的老练,下笔藏露结合,善于锋变,线条流畅自然,而且还有谦谦君子之气,那种线条的质感,表现得非常到位。年,他的书法作品获“第二届中国普洱茶乡书法艺术节”入围奖;年,入展“首届中国爨体书法临创作品展”。
他笔下的字不但温润得尽善尽美,又转折的十分险绝,既多了些圆润,又让人感觉到非常舒服,也非常耐看。
入座细读孙君武所著《散记》一书,从书中诗文、对联、心得的字里行间里,才能体会到他把“读书”与“书法”结合得如此之精妙,感悟令人耳目一新。
余事也是正事
作为一名高中老师,孙君武大部分时间还是用在教学工作中,在课堂上,他孜孜不倦;在课堂下,他依然孜孜不倦。特别是节假日,登门求教学习书法的学生络绎不绝。
作为教师,他积极参与编写“淅川县县本德育系列丛书”《经典文化诵读》(高中篇);参与主编高中学生辅助教材“中华经典诗词诵赏悟背系列丛书”《品诗词怡养德》(高中一年级上下册),书成之后深得好评,无数学子受益。
作为一个书法爱好者,他还编辑整理了《书法创作中易用错的繁体字例》,这本小册子便携实用,免费赠送给他的学生和好友。
如今,孙君武老师年逾五十,工作之余,仍在书法艺术的田园里深耕不辍,孜孜以求。
全媒体记者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