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开头难从中线渠首看超级工程背后的普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年,毛泽东同志在黄河岸边首次提出的这个构想,成为南水北调方案的雏形。经过科技工作者多年来、无数次的野外勘查和测量,对比分析50多种方案,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的基本方案,使得这一构想得以在六十多年后变成现实。其中,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无论从施工难度、移民搬迁和实际成效来说,都极具代表性。

修建枢纽不慎截断胳膊,他用左手捡了48年垃圾

年,淅川县陶岔村民李进群刚刚22岁,风华正茂的他,像很多热血青年一样,投身渠首闸的修建。那时候工地并没有重型机械,所有建筑材料都要靠手拉肩扛,李进群每天在浩浩荡荡的工人队伍中挥汗如雨。不料那年的5月10日,他的生活迎来了一场变故。正在拉车运土的他,突然被身边失控的卷扬机缠绕,飞舞的钢索将他的上臂截断,鲜血喷涌,被紧急送医。

“我失去一只胳膊没啥,国家建水库才是大事”,伤口愈合后的李进群这样说。后来,他又回到工地上,为工友们做力所能及的服务。渠首的工地上,像李进群这样因伤致残的有人,名民工甚至直接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如今,年事已高的李进群已经干不动重体力活,但他的心从没有离开过渠首。每天早饭后,他都会带着铁锹和火钳,在渠道边义务护水、捡垃圾,一俯一仰,时间过去了48年。有人问他,“没人给你工资,是什么支撑你坚持这么多年?”老人的回答朴素得让人汗颜:“清水送到北京,渠首人脸上都有光啊!”

40万淅川人的世纪大搬迁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

南阳市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规划淹没区占丹江口水库近一半的面积。上世纪50年代末,为支持建设丹江口水库,淅川县20万人移民搬迁。水库大坝加高后,南阳新增淹没区面积平方公里,又有16.5万淅川移民迁离故土,而这一搬迁项目仅仅耗时两年,平均每年搬迁七万多人,在世界水利移民史上绝无仅有。

如今,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成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地,每年95亿立方米的水资源从河南省的淅川县渠首出发,由地下隧道穿越黄河,沿途补给郑州、石家庄、天津等沿线18座大中城市,最终自流到公里外的北京颐和园团城湖,万人口直接享受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所带来的红利。在这一举世瞩目的超级工程背后,如同淅川县移民和独臂老人李进群一样,无数普通人的默默付出的故事也将被更多人所熟知。(陈亚楠)

责编:张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41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